四月,春风拂卷,书香满城。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岳阳日报教育新闻部特别推出“书香四月·悦读人生”主题报道,从书香校园建设、师生经典共读、名师导读佳作等多元角度,记录全市师生共品文字温度、聆听思想回声的动人故事,遇见更辽阔的世界与更丰盈的自我。
合上书的瞬间,教室里那声清脆的纸飞机划破空气的声音、办公室里少年倔强又湿润的眼眶,还有走廊上师生并肩而行的身影,像电影镜头般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李镇西老师用一支沾满生活气息的笔,把教育写成了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故事集。原来最动人的教育智慧,都藏在这些冒着热气的日常里。
让我最难忘的,是那个“纸飞机事件”。当纸飞机突然掠过讲台,在哄笑声中盘旋时,换作旁人或许早就拍案而起。可李老师却像变魔术般接住飞机,笑着说:“这架飞机能飞多远,取决于它的翅膀;而你们的未来,能飞多高,取决于今天的思考。”原本混乱的课堂,竟变成了空气动力学的趣味实验场。孩子们捏着自己折的纸飞机,在操场上奔跑、计算、调整角度,笑声和思考的火花一起在阳光下跳跃。原来教育不是板着脸讲道理,而是蹲下来,把意外变成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书里的“叛逆少年”小鹏让我既揪心又感动。当这个把自己裹在刺壳里的孩子,在无数次家访后,终于在深夜的路灯下崩溃大哭,说出父母离异的痛苦时,李老师没有急于安慰,而是静静陪着他,直到少年自己擦干眼泪。这种“沉默的守护”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就像春雨浸润干涸的土地,在悄无声息间让希望生根发芽。我突然明白,教育不是强扭的瓜,而是等待花开的温柔守候。
更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普通”的尊重。他从不把学生分成“优生”“差生”,而是蹲下来听内向女孩讲述她观察到的蚂蚁搬家,和调皮男孩讨论足球场上的战术布局。在他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光芒的星星,有的明亮耀眼,有的温柔含蓄。这种尊重,让我想起小时候被老师忽视的委屈,也让我下定决心,以后要成为能看见每个孩子闪光点的老师。
合上这本书,窗外的夕阳把教学楼染成暖金色。我忽然发现,教育从来不是冰冷的教案和分数,而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在相互碰撞、彼此照亮。李镇西老师用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把学生当成有血有肉的人,用爱、智慧和耐心,为他们编织通往梦想的阶梯。未来的教育之路,我愿带着这些温暖的故事,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故事里,找到闪闪发光的自己。
华容县章华学校 杨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