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拂卷,书香满城。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岳阳日报教育新闻部特别推出“书香四月·悦读人生”主题报道,从书香校园建设、师生经典共读、名师导读佳作等多元角度,记录全市师生共品文字温度、聆听思想回声的动人故事,遇见更辽阔的世界与更丰盈的自我。
再次捧起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又一次点燃了我的教育理想与激情,催促我去欣赏教育的美丽,激励我去寻找真实的教育,呼唤我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精神很可贵,理想不可无
记得华容县教育体育局前年下发过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是《新教育》文集中的一本,前后两对应,整体再阅读,静心细思考,感悟心上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基层一线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自信自强、充满激情和有诗意的教师。作为站在“双减”政策落地关口上的校长,更应该是一个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眼里有仁爱、不断挑战自我的管理者。校长有教育理想,方可引领本校教师营造共同的教育理想,即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而携手同行。
前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让我们制定校长任期目标,并与我们签订责任书,要求三年的具体目标要清晰,要可行;保障举措要得力,要实在。这其实就是告诫和指导我们,当校长要有教育理想,要有先进思想,要有追求的东西。有了教育理想,精神教育也必不可少。罗曼·罗兰说过“精神就是光明”。说白了,精神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执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
我所在的学校在历届校长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培育下,已取得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成绩。如何在较高的起点和广阔的平台上奏响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乐章,是摆在我及校委会一班人面前的一件大事。经过近三个月的思考、调研、座谈、讨论、研究,征求系统内外专家们和全校教师们的建议,几易其稿,初步形成了我校办学思想和我们二小人的教育理想,那就是“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课程兴校、特色强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我们将通过开发博爱、博艺、博闻三大板块的课程,构建博雅文化。建筑物也分别命名为博学楼、博艺楼、博闻楼、博雅楼、博爱堂等等。新建了多功能报告厅,称之为博雅大讲堂。我们的校园就简称为“博园”。我们还开展了“三个‘人人’”活动,即人人诵读,读一本好书,打造书香校园;人人书写,写一笔好字,打造墨香乐园;人人健体,练一副好身板,打造幸福家园。持之以恒以此形成我校办学特色,争创省级书香校园、省级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省级示范家长学校等。
行动很重要,坚持最美好
“教育改革是值得去做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且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一书开篇就直接告知有教育理想的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我个人觉得对于新时代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行动与建设,是富有创意地去探索,去吸纳,去重构,去引领,而非怒目金刚似的斥责与鞭挞,更不是光说不练,只喊不动。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与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今天的“双减”政策正是还教育本来面目,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个纯粹的教育人,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更有教育实践,让家长不再攀比,让学生不再辛苦,让教育不再内卷。
记得2021年10月,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教育报组织部分专家、学者、校长及一线教师畅谈“今天,怎样读懂陶行知?”,朱永新教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他指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要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这正与当下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我认为“双减”,一是要减负担,二是要减焦虑。我们的教育要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中心,而不是简简单单以知识和考试为重心,要能够看到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才能获得好分数。简单地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先成人,后成才,再成功。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我们将以“办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教育目标,通过构建“博爱”“博艺”“博闻”三大板块的课程,涵养学生“勤”“朴”“健”“雅”的气质,打造“博雅”之校园,让学校教育“有根”“有魂”“有效”“有为”,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华容县城关中心小学 吴庆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