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记者调查

岳阳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逾九成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3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本报记者 周小平 通讯员 蒋辰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学生们就业取向如何?是选择创业还是进入单位,是选择机关还是基层?今年6月初,岳阳市就业服务局走访调查岳阳地区3所高校,对31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政校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向好的情况下,逾九成毕业生实现初次就业。虽然毕业生就业意愿增强,但“眼高手低”“长线专业”求职难等现象性问题仍然突出,就业观念亟待转变。

  释放政策“红利”,就业形势向好

  从武汉一所高校广告传媒专业毕业的易潇,原本计划去“北上广”找工作,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家乡岳阳搭建了“众创空间”平台,2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和开办费补贴让他动了创业的念头。项目酝酿成熟之后,他报名入驻“众创空间”。如今,他的项目成功孵化。

  易潇创业成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2015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2017年下发《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高校毕业生(含非本地户籍)自毕业学年起3年内在岳阳市范围内初次创办小型微型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合法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带动就业3人以上的,可给予最高5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于毕业3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进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众创空间)创业,在开业满1年后能继续稳定经营的,按每户每年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两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和开办费补贴。而早在2013年,市人社局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进行政策支持,同时发放见习补助。2015年发放补贴金额为74.9万元,2016年为98.1万元。

  “31名受访者中有13名获得过见习或就业(创业)补助,占42%,补助金额从3000-10000元不等。”市就业服务局城镇就业科科长冯霞告诉长江信息报记者,岳阳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分为两个群体,一类是岳阳籍高校毕业生,另一类是岳阳本地高校毕业生。其中,岳阳籍高校毕业生2015-2017年每年约为2.6万人,2015年初次就业(离校前就业)人数为2.3万人,占88.5%,2016年2.33万人,占89%。岳阳本地高校毕业生(不含电大)2015-2017年每年约为2万人,2015年、2016年初次就业(离校前就业)人数超过90%。

  人社部门表示,2017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预计2017年岳阳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将达90%,岳阳本地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将达95%。

  高校精准服务拓宽就业渠道

  “一对一的专业招聘会,不仅缓解了我们来回奔波之苦,也为精准就业提供了机遇。”今年5月18日在岳阳举行的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场招聘会上,湖南理工学院的谭晓秋成功与扬州的一家机械企业签约。

  2017年5月份,湖南理工学院共举办了7场包括扬州市、惠州市名企高校行在内的校园专题招聘会,来自全国的400多家用人单位进驻,2000多名毕业生参与。截止到6月8日,该院2017届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人数达到1691人,占毕业总人数的39%。

  市就业服务局调查显示,岳阳本地3所高校都已采取各种灵活有效措施,支持毕业生就业。

  同时,在岳高校开展特色就业服务,多渠道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湖南理工学院建立毕业生就业网和微信互联互通的“云校招”就业服务平台,2016年共有1524家企业入驻,发布招聘岗位数2384个,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该院还开通特困毕业生就业专用通道,确保特困生全部就业;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实行“一生多证”,让毕业生尽可能多满足用人单位门槛需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校友带校友”就业创业模式,通过优秀校友带动毕业生就业创业。

  发展前景成为就业考量主因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负责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较去年略有好转,但也有1位认为差不多。去年,上述3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为12069人,就业(创业)人数占92%;2017年,应届毕业生为12574人,乐观预计就业(创业)人数更多。

  在31名被调查的应届毕生中,男生18人,女生13人,其中大专学历16人 ,本科学历9人,硕士学历6人。他们当中,愿意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岗位就业的24人,愿意到扶贫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就业的20人,愿意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17人,愿意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24人,愿意参军入伍的15人,愿意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24人,愿意到基层创业的20人。上述7个意愿选项中平均每项为20.5人,占66%。

  31人中,“职业发展前景”成为绝大部分毕业生主要考虑因素。31人中有14人在就业中主要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占45%,考虑从业收入、工作所在地、工作稳定性、专业对口、工作环境的分别为6人、4人、3人、3人、1人。31人中,意愿就业人数共28人,占90%,暂不打算就业3人,占10%。意愿就业中已创业或就业24人,占86%,待业求职4人,占14%。

  大学毕业生就业或创业一般选择中小微企业,而现代服务业则是主要的行业。24位已创业或就业学生中,在中小微企业就业16人,占67%,在基层创业13人,占54%。从事现代服务业的12人,占50%。对于大家关注的收入,月收入或预期收入平均为5000元。24人中月收入为3000-10000元不等,5000元及以上15人,占63%,5000元以下9人,占37%。并且近七成享受免费就业服务。其中,接受职业规划和就业心理指导、创业指导和培训均为17人,占71%;接受职业技能和资格证培训16人,占67%。

  多数已就业学生对岗位满意度不高

  “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亟待转变,并且‘眼高手低’‘长线专业’求职难等现象性问题仍然突出。”冯霞说,3所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都认为,近几年学生就业后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度不高,与预期偏离较远。

  湖南理工学院招就处处长喻运斌认为,目前的毕业生是“90后”,大多家庭生活条件较好,不愿去基层厂矿一线工作。从当前就业形势看,中低端毕业生找对口专业工作很难,大多数企业需要更多的是销售人员,造成就业岗位与就业意愿存在落差,“高校在就业指导时应把好心理关,使毕业生就业预期适度。”

  而从招聘企业来看,企业用工大多选择有经验或有经验者优先。高校学习任务繁重和学生假期参与社会实践不够,也成了学生在毕业之际应聘的短板。政府与学校,今后应加大支持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

  调查还发现,大学毕业生创业十分艰苦,政策支持和服务方面仍显不够。冯霞说,高校毕业生觉得现行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自己帮助不大,且手续、资料、流程等麻烦,少数学生宁愿放弃申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生就业处处长徐童克建议,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精减创业帮扶手续。

  让高校毕业生尽快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李鹏杰建议,一是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促进高校科学设置专业,将培养的重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从源头上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二是可选派“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定期进驻高校,设立“就业咨询站”和信息交互点。三是完善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办法,健全基层就业保障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