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记者调查

岳阳博物馆精心推荐3件镇馆之宝
作者:赵芸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2日    责任编辑:宋倩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 赵芸

近日,中央电视台一档名为《国家宝藏》的节目红遍全国,9家博物馆精选的27件镇馆之宝在电视上一一亮相,点燃了观众对“国家宝藏”的热情。

其实在岳阳也有很多“国家宝藏”。岳阳市博物馆收藏着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5000多件(套)文物,其中含一级文物22件(套)。昨日,馆方精心向读者们推荐了馆藏的3件最具代表性的馆藏“国家宝藏”。

鱼纹铜罍

鱼纹铜罍出土是个意外。1982年9月,岳阳县荣家湾公社农科二队一个小孩在鲂鱼山上放牛,在半山腰上突然间发现土壤里有东西,他走近后看到一个小兽头。吓坏了的小孩撒腿跑回家:“爸爸,我在山上看到怪物了!”小孩的父亲听到,拿起锄头就往山上赶,最终挖出了这件铜罍。

宝贝为圆形,方折唇,高领,折肩,下腹内收,高圈足,通高50厘米,口径26.2厘米,圈足径25.2厘米。“这是一件鱼纹铜罍,商代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用来盛酒的。”岳阳博物馆副馆长付淑华介绍说, 该罍肩部饰四牺首,牺首间饰四只扁身凤鸟。腹部及圈足上各有四道扉棱。腹部主纹为四个雄健的兽面,每个兽面两侧有倒悬的夔龙,上部为圆涡纹,中间为“米”字纹,下有三条鱼纹。整个器表纹饰非常丰富,鱼纹等为中原商代青铜器中所不见或少见,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点。

愠儿铜盏

1986年,岳阳县筻口镇莲塘村凤形咀山发现了一个古墓,愠儿铜盏就在那时被发现。

青铜盞通高18厘米,口径19.5厘米。器作扁园形,盖隆起,中部有由蛇盘结而成的镂空圆形提手,由四组共12根圆柱承托。“这是春秋中期后段或中晚之交的楚墓随葬物。因铭文中有“愠儿”两字,故命名为春秋愠儿青铜盞。”付淑华介绍说,愠儿青铜盞是至今全国出土的10余件楚式铜盏中唯一有铭文的,无论在古文字研究和青铜器铸造方面,还是在楚文化研究方面都是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国家宝藏》河南文物一期节目中,其中三件宝藏之一“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而愠儿铜盏也是用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具,曾经作为中国古代失蜡法工艺的杰出代表赴北京参加《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

舞女伎乐青瓷佣群

1994年,东茅岭步行街还未开建,当时的一百大厦刚刚动工,地基挖到一半时,工人们发现了地下居然有一个墓葬群。

接到消息的岳阳考古文物队工作人员立即赶了过来,对桃花山墓葬挖掘发现,地下还不只一座墓,上面有盗洞,里面的金银器具被洗劫一空。幸运的是,盗贼对瓷佣看不上眼,共有106件青瓷器得以保存。其中,舞女伎乐青瓷佣群就在4号唐墓中,被挖掘出来。

在岳阳市博物馆展览大厅,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人翩翩起舞,八乐伎屈膝盘坐,双手置胸前演奏各种乐器,所持乐器有琵琶、曲颈琵琶、排箫、筝、竖箜篌、笙、筚篥、鸡娄鼓。这组乐舞佣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追求的境界,是一支具有燕乐风格的官府乐队的缩影。

付淑华说,桃花山唐墓的这组乐佣不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成分,也包含了传统汉族乐舞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属于纯粹的胡乐,也不属于传统的雅乐,而是集二者之大成发展起来的“燕乐”,是我国古代各民族音乐在长期交流中,融汇了边疆少数名族和中原内地的音调形成的一个新的音乐品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