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天下> 历史

为何北宋军队在朝气蓬勃的开国时代就已打不过辽国
作者:    来源:冷炮历史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30日    责任编辑:美崽

  一般历史上的王朝,在初期都能保持比较充沛的武德。北宋在创始人赵匡胤的时代,也的确有几分这样的意思。然而当宋军开始走上征伐辽国的征程,一系列的失败便由此展开。似乎宋军从一开始就在对辽作战时非常吃亏。这种历史上很少见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杯酒释兵权开启了宋朝不同于前代的武装政策

  

  

  北宋初年的军队就已经打不过辽国,或者说在赵匡胤死后就没有击败辽军的可能了。这主要是因为北宋和辽国在根本上就处于两种不同的制度建设之下。制度差异决定了他们军队的强弱对比。

  辽国军队或者说是契丹人的军事组织,并不是在北宋建立后才与中原军队交手的。唐朝时期的早期部落伏击战不说,五代时期就有过数次契丹军队南下征讨中原的记录。在同当时的五代军阀交手中,双方是互有胜负的。然而辽国军队从未占据绝对优势,或者说是在某个方面获得巨大优势。甚至还有包围五代的军阀部队后,被对手破釜沉舟的冲出阵地,击溃全军的尴尬记录。

  五代时契丹人就同中原军队多有交手

  

  

  但也是在五代时期,各地军阀或者说节度使or地方军事团体,都对中央集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五代的政治发展脉络,就从最初的晚唐模式,渐渐发展为北宋模式。这个发展路径在军事上,就集中表现为抽调地方精兵到首都的禁军里服役。北宋后来的边防部队羸弱,就是这个演化路线的最终结果。

  赵匡胤自己就是最后一个五代大军阀

  

  

  当然,在赵匡胤依然在世的时候,北宋军队还能吃上唐朝到五代留下的最后老本。赵匡胤虽然是宋朝开国皇帝,自己其实也是最后一个五代大军阀。他的禁军里依然保留了很多后汉、后周时期的精锐力量。在他们认可的领袖赵匡胤的带动下,战斗力是不会低的。这也是赵匡胤掌握禁军之后,能够迅速扫平周围势力的原因。除了作为晚唐藩镇残余,并有辽国支援的北汉外,其他势力基本上都已经退化或被打的半残。

  依靠手里的禁军 宋朝比较顺利的消灭了周边势力

  

  

  但赵匡胤死后,上位的赵光义就没有哥哥的军中资历。经历过五代变局的人,对这种事情是会感到非常恐惧的。于是赵光义便着手进一步削弱将领的军权。最后发展到自己在后方用书信去遥控指挥前线将领的决策。

  传统上出产优质兵源的地区 都不在宋的实际控制区内

  

  

  另一方面,作为唐朝时战斗较强的几个边区藩镇,北宋基本上是一个都没有摸到。除了占据部分河东地域外,幽州和整个河套都不在自己的实际掌控之中。这些地方却恰恰是从汉朝到唐朝,最容易产出优质兵源的地方。因为当地人长期生活在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界线上,习武而善战,民风彪悍无比。大量来自中亚和草原的投诚番将,也会被安排在当地驻守。这些条件都是内地兵源所无法企及的。

  武将阶层在宋朝被压制的非常低下

  

  

  既然兵源基础就不行,将领军权和地位又没有保障,军队自然不能有很好的战斗力。哪怕是继承了赵匡胤留下的禁军与当时依然残留的沙陀骑兵,也会很快在这种充满压抑的体制下出现主动退化。

  以上这些问题在辽国那边是基本不存在的事情。虽然耶律阿保机的朝廷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在基层组织上却实行比较宽松自由的制度。各地方会在认可辽国皇室统治的基础下,保留自己原有的习惯自治。这也让一些原本唐朝的边境藩镇势力,在对比北宋与辽国的情况后,更坦然的归附辽国。因为在他们看来,辽国更像是之前唐朝制度和文化的继承者。而北宋则是会拿自己地位与习俗开刀的谋逆者。

  辽国也搞集权 但更像联邦

  

  

  辽国的中央军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大量具装骑兵部队和相应的轻骑兵力量。地方上还有很多原本的契丹贵族部队,以类似私家军的形式存在。但这些私家军却从未变成推翻耶律家的颠覆性势力,这就是辽国联邦体制的优势。地方上的普通士兵,也是依靠土地为生的封建骑兵。有一定地位的人,就会拥有一小批附庸。在战斗中,他们就会组成一个最小单位的骑兵部队。

  地方自治为辽国提供了实力较强的地方军

  

  

  至于其他族裔组成的地方部队,包括汉人、奚人、渤海人、蒙古人和部分的沙陀人,都有自己的步兵和骑兵组织。前者可能依托城市和村落为单位,后者则可能以骑兵或封建领为单位存在。他们在面对宋军时,经常愿意为辽国效力。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管的更多的北宋朝廷所侵蚀。

  以上这些就是北宋在开国时代就打不过辽军的原因。这个原因也伴随着两个王朝共存的所有时期,哪怕是辽国政权被金国女真人消灭的阶段,还在发挥作用。(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