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玩,和妈妈爸爸躲猫猫,或者想要某个特定的玩具;也有家长说,明明家里一团糟,小朋友还在不停地跑来跑去……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游戏和玩耍的方式,是他们最自然的活动。相关研究显示,小朋友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质量最高,效果也最好。而孩子在游戏和玩耍的时候身心最放松最愉悦。
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是在玩耍中进行的。那么,儿童在玩耍中学习哪些能力?家长应该如何支持孩子有质量的玩耍呢?
今天的“浙江家长学校”,小编请来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玩具设计专业翁云云老师,和各位爸爸妈妈聊一聊如何正确认识儿童的玩耍。
课前预习
听课前当然是要为大家
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玩具设计专业教师,天津大学工业设计硕士。研究方向:玩具设计、玩具安全检测、自制教玩具等。
认真听讲
《 正确认识孩童的玩耍 》
主讲人:翁云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没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编也为大家简单地整理了文字版的讲课要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啊!
关于儿童玩耍的错误观念
1. 玩物丧志
2. 玩耍不是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玩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学习是在玩耍中进行的。
当我们观察儿童玩玩具、做游戏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就像是科学家、建筑师,不断尝试、探索、挑战各种方式,这种投入和专注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在玩耍时候的思维模式与科学家研究的思维模式相一致。
孩子在玩耍中学习什么?
1. 玩耍的开端,亲子互动
在亲子互动中,婴儿最初感受到了玩耍的愉悦。此后,所有的玩耍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对婴幼儿的脑部发育有促进作用。
2. 随性的玩,跑、跳等
幼儿3岁时身体的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会更加发达,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喜欢整天不停运动。身体的意识、控制和协调是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基础。通过玩耍,孩子才开始理解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词汇和物体之间的关联。
3.物体的玩耍,游乐设施和玩玩具等
人类的手可以操控物体,不断寻求大脑、探索世界,同时大脑也在寻找双手来探索世界,对于儿童来说,玩具的玩耍是结合两者的最佳媒体。相关研究证实,三维物体的玩耍会促进小脑发育,给前额叶很多脉冲。
幼儿的小肌肉群在5-6岁的时候开始有更好的发育,这个时候提供一些精细的活动和玩耍会促进小肌肉群的发育,如:手工制作等。
4. 社会性的玩耍,集体玩耍
社会性的玩耍包括同伴、小组、亲子、同龄、非同龄、不同性别等。玩耍尤其是社会性玩耍会刺激脑部扁桃体腺和情绪控制区域的神经增长,以及促进前脑皮质层的发展,这也正是认知和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区域。
因此,处在迅速发育期的儿童,玩得越多情绪控制能力会越强、成长之后决策能力也越强。在玩耍游戏中学习如何观察其他人并获得自信,知道遇到挑战后如何应对。
5. 想象力的玩耍,多是想象力丰富的单独玩耍
基本上以角色扮演游戏的方式进行,也会有其他的玩耍模式,有时候是单独游戏,有时候是群体游戏。
在充满想象的空间里,孩子将信息进行创意的整合和处理,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对于今后的成长和深层次的学习意义重大。
家长如何支持孩子玩耍?
1. 营造适宜的玩耍空间和时间
最好是专门有一个相对安静、空旷一点的空间,可以是客厅的一角或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预备一个游戏空间。
父母一定要空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玩,请放下手机,关掉电视,享受和孩子玩耍的时间。
2.提供充足和恰当的玩耍材料
可以购买成品玩具,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物品:沙子、小石头、落叶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亲子DIY自制玩具,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提高自我意识。
3.支持和鼓励孩子和社区的同伴或者幼儿园的同伴一起玩耍
很多时候孩子除了家人的陪伴,也需要同龄人的陪伴,和社区里的小伙伴一起玩,有助于扩大孩子的交际、促进社交能力。鼓励同伴之间交换玩具一起玩,学会分享。
4. 支持和鼓励孩子户外的玩耍和游戏
适当的户外活动和玩耍可以改善身体机能,促进粗大动作发展,活跃思维促进大脑发育,也有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孩子。无论有没有户外活动玩具和材料,孩子都喜欢出来走一走、玩一玩。
5.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的玩耍自主权
不要限制孩子玩,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时刻全心关注他陪伴他,孩子愿意自己专注玩的时候不打扰他,向你求助的时候及时回应,恰当引导。
课后总结
各位爸爸妈妈,儿童玩耍并不是玩物丧志。儿童的学习是在玩耍中进行的。每个孩子都有玩耍的权利,作为家长要积极扞卫孩子童年和玩耍的权利,鼓励孩子多多玩耍,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