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窑复兴,跨越千年的传承
绘画工在岳州窑毛坯上作画 刘衍清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黄 梅)“官搭民烧”岳州窑,曾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享有史上最早的青瓷、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最早的官窑、最早的釉下点彩的美誉。
唐人陆羽所著《茶经》中,对岳州窑推崇备至,将其列为唐代最有影响力的六大青瓷窑场之一。作为其重要产地的湘阴以及巴陵(岳阳)等县在唐朝时隶属岳州,故被称之为“岳州窑”。其釉薄而质细,垂釉如泪,青莹似玉、玻璃质极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碎冰裂纹,茶圣陆羽赞之“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遗憾的是,到了南宋初年,由于战乱和水患等方面原因,岳州窑逐渐衰落。虽然仍有陶瓷生产,但仅停留在缸、罐、钵、盆等日用粗陶制作,产品单一,业务萎缩,难见岳州窑昔日风采。
岳州窑是湖湘文化的精华,历史上湖南陶瓷只有岳州窑被“茶经”列为全国六大名瓷之一,是岳阳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复兴岳州窑,文化人士达成共识。“岳州窑活了1000年,又死了1000年,要让沉睡的千古名窑浴火重生。”中国陶瓷艺术界大师李遊宇多次在复兴岳州窑文化产业会议上如是说。
匠心独运 传承古窑技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岳阳市瓷厂曾根据省、市相关部门指示,先后两次开展恢复岳州青瓷的研发,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上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刚起步的岳州窑恢复工作又被迫中止。
岳阳民营企业家王友良对烧窑情有独钟,小时候他经常帮在村上烧窑的父亲拌泥巴、抱柴火,而且学会了观察窑里的火候。虽然经商,但他一心想复兴岳州窑。2013年底,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号召下,他带头组建了岳州宋瓷公司,让汉唐遗韵岳州窑薪火相传。
岳州窑的烧制是二元配方,在成型的瓷器上,再进行上釉等烧制,造型美观大方。由于“熄火”多年,现如今岳州窑烧制技艺已濒临失传。去年,湖南省政府将岳州窑烧制技艺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年来,从熊熊燃烧的第一炉窑火起,岳州宋瓷公司利用本地的资源,传统的烧制技艺,先后进行了大小230次试烧,攻克了釉面发色和烧成的难关,烧出了地道的岳州窑青瓷,并通过了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馆等部门16位专家的技术鉴定。
以往的岳州窑陶瓷以青釉着色,主要为素雅光洁的单色青瓷和釉下点彩,没有各种人物、动物和山水花鸟一类的绘画,整体上看还是单色青瓷。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岳州窑复兴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发展。
在白瓷上作画,色彩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但在青瓷上作画,特别是釉下青瓷作画难度很高,容易出现爆釉、缩釉、流挂、消色等现象。省工艺美术大师宋龙飞和原岳州市瓷厂老艺人李新和经过数以百计的配比方案,并反复通过公司试烧,取得突破性进展,烧成后的青瓷釉下彩浓淡分明色彩柔和,与晶莹剔透的青瓷相得益彰,更增添了青瓷的魅力。目前,青瓷釉下彩的研发仍在探索最佳效果,一旦技术娴熟,将使复兴后的岳州窑焕发新的活力。
抱团钻研 多渠道发力推广
作为岳阳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岳州窑的复兴仅凭一己之力难以为继,需抱团钻研,多维度传承开发利用推广,才能拓宽复兴之路,重振昔日雄风。
市数字文化馆非遗展厅,岳州窑通过图文得到充分展示,参观者纷纷驻足观赏;“欢乐潇湘·幸福岳阳”文化活动的舞台上,舞蹈《岳州窑韵》让更多的人了解岳州窑的制作……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岳州窑的各种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非遗展、研讨会、文艺演出等,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正通过多种渠道推动着岳州窑的发展。
2016年5月,湖南理工学院与岳州宋瓷公司联合创办的岳州窑文化传承与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通过校企合作,为岳州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9月,随着该院陶瓷艺术专业方向新生的招录,20多名对陶瓷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学子将投入到岳州窑的传承和开发中,岳州窑文化产业后继有人。
岳州窑的发展还得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关注,中国陶瓷艺术界领军人物李遊宇先生是一名从岳阳走出去的陶瓷艺术大师,他更是对岳州窑的复兴倾注了满腔热情,经常挤出时间从上海赶来岳阳现场指导岳州窑青瓷的研发。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周世荣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主持岳州窑考古发掘,享誉中外的中国陶瓷学术界泰斗、清华大学教授叶喆民和年届95岁的故宫博物院终身专家耿宝昌先生,对前来请教的岳州窑人加以悉心指导。
年过六旬的刘衍清是岳阳资深记者,曾与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等8名自学成才者同列“岳州八怪”,身为“杂家”,但他对岳州窑的研究情有独钟。今年6月,他编著的《漫话岳州窑》一经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列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岳州窑陶瓷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研究”、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项目。由其参与制作的MTV《千古岳州青瓷》、电视专题片《继往开来岳州窑》进一步加大了岳州窑研发和宣传推广力度。
在湘阴县,岳州窑文化复兴方兴未艾。9月26日至28日,首届岳州窑国际文化艺术节将在这里举行,除了开幕式上举行岳州窑柴窑烧造点火、祭窑、开窑等仪式,国内陶瓷界顶尖学者也将相聚一堂,共商岳州窑文化复兴大计。
走向全国 千年青瓷展新姿
自古以来,湖南就盛产陶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地。岳州窑的青瓷、长沙窑的釉下彩陶器、醴陵窑的釉下五彩瓷器,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世界,名扬天下。近年来,岳州窑在传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
2015年8月,岳州窑青瓷茶具随市政府代表团,参展2015米兰世博会,受到意大利茶协主席马可先生和茶具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同年11月,参展第二届中国黄茶文化节,晶莹润泽、古朴大方的岳州窑青瓷被人们称为茶博会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2016年5月,岳州窑柴烧荷叶口净瓶参展在上海世博馆举行的世界陶瓷艺术博览会,一举夺得本届瓷博会金奖,被同展的韩国陶艺界人士称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奇葩;
2017年9月,我市6名陶瓷技术工人参加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一展岳州窑的风采。同月,岳州窑青瓷有幸参加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受到中外来宾和客商们的青睐。
千年古窑展新姿。近年来,岳州窑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走出岳阳,走向全国。
为了进一步做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我市将在南湖核心景区启动岳州窑文化体验馆规划建设,岳州窑文化旅游产业园也正处于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中,“岳州窑非遗”进校园活动也正在有序进行,这些项目的实施,都将为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州窑的文化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岳州窑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如今,她将成功跨越消失近千年的时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增添一张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