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容易,可如果你懂点就医看病基本常识,就可以让本来就不多的就诊时间更有效率。记者近日综合多家知名三甲大医院的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和门诊主任的建议,为你总结看病小窍门。
【找对医生】
1.看病首先是选则去哪家医院。建议病情尚不明确的患者首选权威综合性医院,而不是专科医院,前者覆盖的疾病范围更广,如果有需要,它们会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
2.名医不等于好医生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但看病不是追星,有名的医生也不是都有真本领。有些名医靠自我宣传,凭着社会上的主观评价,名气越滚越大;有些名医善于和媒体、领导和各界人士打交道,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还有的医生读了好几个学位,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上。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实力型的临床医生——也就是说会看病的医生。要了解一个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听同行的评价。有需要的话,不妨先到一个分科较少的小医院就诊,和医生进行坦诚的交流。比如要做白内障手术,可以多去咨询几个眼科医生,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医生告诉你:某某医院的某某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那基本上不会有错。
3.医生未必都要选老的
选择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老专家”。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60岁,找医生看病可以优先选择找这个年龄段的,这时他们的经验、体力都在巅峰时期。不过每位医生的专长都不一样,多查查,选择专业性强、治疗经验丰富、口碑好的医生。
4.看医生像“谈恋爱”
其实,看医生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合适就处下去,不合适就换一个。
如果是慢性病患者,要是觉得跟这专家聊得来,治疗效果也不错,那就跟这个专家定下来,不要再随便更换医生,要专一,别“花心”。久而久之,医生对你的病情也熟悉,而且医生对老患者有了解,每次看病不用重复叙述太多。
但如果跟医生脾气不对头,沟通不愉快,或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真的不理想,这时就要换一个医生。
【关于挂号】
1.先挂对号
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科室,如眼睛不舒服就去找眼科,牙齿出血就去找口腔科,拉肚子就找消化科医生给瞧瞧。如果对自己哪出了问题还不清楚,不明确该挂哪个科室的号,可先去门诊咨询台询问。
2.第一次挂普通号
第一次就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看病步骤是一样的,都是问诊、查体,做相关的检查、化验等,在检查结果没出来前,专家也不容易得出什么结论。所以不妨将普通门诊当成“导医台”,先进行初步检查,等结果出来后,再让相关专家进行进一步分析治疗。
3.上午9时医院人最多
门诊挂号的高峰一般在上午7~9时,而看病高峰则在9时左右,因为大家都觉得早点去早点看。其实,如果不是急症,可上午迟点或下午去,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下午反而有时间,这样避开高峰期,看病快,取药也快。
另外,每周一、周二患者就诊比较集中,如果想轻松一点看上病,可考虑周四、周五来。还有不少专家周一至周五没有时间出诊,反而会选择在周六坐诊。
【关于就诊】
1.甘做最后一名患者
如果看病时发现自己是最后一名患者,千万别懊恼,反而能进行更详细的咨询。因为后面没有新患者了,医生就不用担心时间的分配问题,咨询解释时也更有耐心。 2.学会叙述病情
一是主诉。去医院看病,医生肯定要知道你哪里不舒服了、出了什么问题,医学上称之为主诉,即主要症状加时间。所以患者最好直接了当地告诉医生:我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持续多长时间了。比如“我肚子疼了3天了,昨天开始发烧”,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主诉。
二是病史。就是患某种病的全过程,包括怎么起病的、什么时开始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诱发因素、有无伴发症状、病后到哪里看过、做过什么检查、有没有进行过治疗等等。
门诊的患者众多,分给每个人的时间有限,医生不欢迎杂乱无章的叙述或者过于详细的说明,如果医生想知道更多的信息,他会追问的。
3.带全病历少做检查
如果是老毛病或者之前曾经看过的病,患者一定要把自己以前的病历本和检查资料带上。
病历本记载着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如果缺少资料,患者自己又说不清病情,医生一般会建议重新进行检查。这样一来不但浪费钱,也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历,每次看病的时候都要记得带上,不要看一次病买一个新病历。
4.别对医生说这些话
“某某医院、某某医生给我耽误治疗了!”
这话可能给医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今天抱怨了别的医生,那么如果这次效果不好,他是不是也会这样对我?这样一来,医生在看病时心里可能会多一份顾虑。
“大夫,就耽误你一分钟,帮我看看检查结果!”
一种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可能是少则数十种、多则上百种的疾病。医生急匆匆看过检查报告就下结论是非常武断的行为,万一漏诊误诊了呢?受伤的还是患者。
“别人跟我一样的病,人家却治愈了。”
如果每个人的情况都一样,那么医生的工作就不会这么复杂啦。同种病会出现不同症状,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不尽相同,同样的治疗方法未必在所有人身上都见效。
“医生,你给我做手术会不会出问题?”
治病就像上路开车,再有经验的老司机,也不敢保证一辈子没有刮碰。手术也有成功率,也会发生开刀有意外情况的时候,你只要记住医生一定会全力进行治疗就够了。
【关于治疗】
1.记好药物的服用说明。医生开的药物怎么吃、吃多长时间,中间有否变化禁忌等,因人因病而异。一般医生在开药时都会标注清楚,如果医生没有标注或者你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一定找医生问清楚。
2.坦白自己的经济状况医生和患者是一对“合作伙伴”,是联手“对抗”疾病的“战友”。在和医生交流病情特别是大病、慢性病的治疗方案时,患者应该和主治医师探讨治疗的花费问题,实实在在地说明你的经济负担能力。因为有的药贵,但见效快;有的相对便宜,但要久一些,有了这个底,医生才能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实在困难的患者,有时还有免费的新药临床研究,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总比直接放弃治疗要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