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居全球首位,近年来发病年龄更从13-18岁提前到了9-14岁。2016年教育部有关调研发现: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是83.28%,大学生高达87.67%。今年“爱眼日”前,眼科专家呼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每天放下手机一小时,让眼睛回归大自然。
多项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时间减少近视发生率
“不但在中国,欧美国家的近视率也在增长。”眼科专家表示,“近视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根治,应重视预防,激光手术也只是屈光矫正,不是根治。”专家认为,虽然孩子们课业重,但只要有充足的户外时间,近视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据了解,澳大利亚一项涉及2000名学生的为期2年的试验发现,学习并不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东亚学生的近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而不是基因,最易近视的人群是那些闭门不出的人——不管他们在室内阅读、玩游戏还是看电视。
而一项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6-14岁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每天保持40分钟的户外活动,不管是打球还是其他运动,都能有效减少10%-20%的近视发生率。
建议每天户外活动累计增加1小时
“有的近视是先天性的,有的是合并眼底病变的,更多是用眼过多导致的。”眼科专家称。针对用眼过多导致的近视,眼科专家发布了爱眼倡议书:每天保证孩子放下手机和作业至少1小时,让孩子的眼睛多接触自然光,对预防近视大有帮助;此外,还要尽早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建立屈光档案,了解孩子眼睛发育状况,早发现、早防治。
户外活动具体怎么做?专家称,每天至少40分钟,这是起点,时间更长更好。“其实并不难,每天少用手机等电子产品40分钟,换到户外去。”专家表示,国内研究是建议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澳大利亚的研究是建议每天3小时、一周2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我国台湾的研究认为连续户外时间不如间断时间叠加。同时,户外活动最好避免阳光过强的中午时段,上下午都可以。
专家提到,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分配好用眼时间,一次不能太长,比如三四十分钟以后就休息10-15分钟,每天的累计用眼时间宜不超过4小时,且尽量让孩子在自然光线下学习。
3岁起建立屈光档案有利及早发现问题
倡议还提到,希望孩子从3岁开始家长就能带他们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建立屈光档案。
专家表示,想要有效防治近视,前提是正确认知孩子眼睛发育的不同阶段及状况。他建议,3岁以上、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孩子都应尽早到医院建立档案,每年甚至每半年检查记录孩子的屈光状态、眼球发育情况等。据了解,建档检查一次只需20分钟,如果孩子视力、眼轴长度正常,可省去扩瞳所需的额外1小时。(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