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湘市聂市镇民主村村民曾娭毑和老伴多次致电本报热线8224110:我家隔壁的临湘市民金竹制品有限公司向外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地下水无法正常使用,该公司生产时产生的刺鼻异味让菜园里的蔬菜、门口的花草都出现异常的枯黄。虽然向相关部门投诉过,但遗憾的是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希望记者介入调查,联系环保等部门加强监管,还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记者 方讲求 报道 10月21日,记者深入临湘市聂市镇民主村,对临湘市民金竹制品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调查。
曾娭毑家距离该竹制品有限公司的晒坪约15米,距离该公司的主要生产车间也不过30米。今年60多岁的曾娭毑告诉记者,由于该公司的污水随意外排,已经影响到了地下水的地步,附近村民大多不敢再使用地下水,而是想办法到附近的山上引来山泉水,但是山泉水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很大,像现在这样持续的高温晴天,山上就很少有泉水下来,所以居民们现在面临没水可用的局面。曾娭毑说,不仅如此,由于遭受该公司随意排放废气的影响,菜园里不少蔬菜都陆续出现枯黄的现象,而且吃起来的味道也有些发酸。曾娭毑认为这与该公司的空气污染有关。
曾娭毑还告诉记者,该公司经常用双氧水浸泡公司产品——筷子,还用硫磺熏制竹筷。自己多次致电环保部门和政府机构,但是至今没人找他们深入调查过。
在该公司的晒坪上,正在晾晒着的竹筷颜色要么显得很白,要么是漆黑色。一名坐在货车驾驶室内的男子,指着一扇半开着的门告诉记者,负责人就在里边。听说是报社记者想了解公司的环保问题时,这名坐在办公室的女子显得很不高兴,随后多名工作人员围住记者,指责记者干扰了公司的正常生产。一名自称姓文的女子说:“我们的员工很认真,不需要老板现场管理。”随后一名男子将记者带到一栋房屋旁,指着墙上写有派出所等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的“重点保护单位”牌子叫嚣,要记者立即离开。采访过程中,两名着口罩的女子明确地告诉记者:“我们确实使用了双氧水和硫磺,双氧水是用来浸泡筷子,硫磺用来熏制竹筷的”,并声称“我们生意好得很,还销往长沙呢。”
记者根据墙壁上“重点保护单位”牌上的电话号码,报警求助之后约半小时,该镇分管环保工作的常务副镇长张力,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姚力等人赶到了现场。
据张力介绍,这家竹制品公司以前在益阳,是镇党委政府为了有效消化竹木资源和过剩劳动力,引进来的一家企业。2012年引进选址,开展前期工作,2014年开始建设,2015年初才正式生产。张力说,镇党委政府对企业的整体要求是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注重环保,绝不以牺牲环保来换取所谓的经济效益。张力认为该企业下游沟渠水的颜色发黑变绿,不完全是该公司的原因,上游还有一家生猪养殖场,目前政府已经和环保部门对生猪养殖场采取环保措施。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就在记者前往采访的当天,临湘市环保局以(2015)035号红头文件的形式,对该公司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整改通知书》,通知书表明该公司未取得环境评估而生产,属于环境违法行为,责令企业在一个月之内到环保部门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在办理手续期间企业不得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