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千秋村。当乡邻还沉浸在过年的悠闲中,57岁的葛国平正指挥挖机在池塘里挖泥清淤。抹一把额头的汗水,老葛告诉记者:“趁着农闲,赶紧挖好鱼池,把这100亩闲置低洼地建成一个垂钓中心。”“闲不住”的老葛是原屈原农场第一批“下海”弄潮儿。1982年,他从部队退伍回乡,被分配到农场企业上班。26岁就敢为人先下海创业,做过冰棒、米粉,搞了10多年副食品加工。2002年,他转行搞园林绿化,走南闯北,成了花卉苗木专家。事业有成后,他不忘回报社会,造福乡亲,一直想为村民办些实事、好事。为美化村容村貌,同时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游览的场所,2008年,葛国平流转承包村里的荒滩荒地,办起了明昊生态休闲农庄,成为该区第一个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人。他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向农业倾斜,我市也提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而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也希望抓住此次机遇,回到农村做点事情。”
走进古色古香的明昊农庄,林木蓊郁,曲径通幽,凉亭林立,目前已引进种植珍稀树木100多种上千株。此前,这里原是一片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成为我市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农民植物园。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葛国平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带领村民们开荒栽树,挖渠修池,平整道路,一步一步将这片荒地打造成一座景色秀丽生态农庄,让撂荒的土地重现生机。周边流转土地的老百姓,除了坐收每亩700元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在农庄务工。葛国平说:“当初投身这一领域,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想法。如今农家乐、自驾游已成为不少人休闲娱乐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农村游玩、消费,我始终觉得这其中蕴含着机遇。”
下一步,葛国平计划对园内树木分门别类进行挂牌,同时扩大园区面积,建设盆景园,从国外引进樱花等珍稀树种,把农庄建成一个植物科普、研究、保护、利用的示范基地,建成群众休闲观赏游览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公益性活动场所。
当谈及农庄未来的发展,葛国平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建农庄。去年底,他还从长沙请来专家,对农庄现有200多亩土地进行规划设计,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的露天泳池,高标准修建30套农村休闲别墅,让更多市民节假日期间,在农庄体验到农家旅游带来的快乐。本报记者 王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