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海溢清香,喜看碧翠千重浪。近日,笔者走进湘阴县静河镇爱民村,采访该县第一种粮大户、义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蒋金华,探秘这位下岗女工的现代农业梦。她正和社员张跃云在田间播撒紫云英种子,为来年春天储备“绿肥”。
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因为蒋金华的坚持,这片1882亩土地“原汁原味”,比大多数“同伴”都要“幸福”很多。
出生在稻花飘香的季节,因祈福丰收而得名的蒋金华,现年57岁。1993年从县畜牧水产局下岗。2011年,她和丈夫陪伴读博后留校任教的女儿,定居新加坡。为了不让田土因劳力缺乏而弃荒,次年她从新加坡归国,拿出积蓄,抵押房产,投入160万元,流转土地500多亩,后创办义和农机合作社,称“要带领村民种好米”。
怎么才能种出好稻谷?“让小草做小草该做的,让青蛙做青蛙该做的,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尽好自己的本分。”蒋金华朴实的话语中流露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她为这片土地“请”来一批生态化防治的“行家里手”:一年一度播种紫云英,“编织”出紫色花海,“让‘疲惫’的土地恢复地力”;在田埂上“见缝插针”种植豆类植物,为蜘蛛等益虫提供栖息的“小区”和消灭害虫的前沿阵地;用豆花蜜引得寄生蜂前来“移民定居”,利用它们喜欢寄生产卵的习性,巧妙地“打断”害虫卵的发育进程,灭虫于产卵期;鼠笼式的性诱捕器则更加“有勇有谋”:利用性信息素原理,用性诱剂“诱拐”交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雄蛾主动“束手就擒”,使得成熟雌虫“形单影只”,失去有效交配产卵的机会,大大降低了田间产卵量和害虫基数……
稻花香里,蛙声一片。月朗星稀,她常常伴着蛙鸣,穿行田畦,找寻童年的足迹和梦。她坚信:“在稻香里出生,又在稻香里老去。这是人生的另一种圆满。”
“机械化能让更多的土地种出好粮。”蒋金华说。
在看书、读报、报班学习之余,她拉着女儿跑到美国等地取经。女儿曾在微博上甜蜜地“抱怨”:“别人出国都是看华衣美钻,我妈妈出国门,则是找农庄、翻‘农’书、看农机。”
在基地一角,一个高达十几米的“大家伙”格外引人注意。“这是我们安装的第三组烘干机,现在烘干能力可达120吨/天。”正在进行安装调试的长沙天一公司的技术员杨文清说。
“有了它们,我们都可以穿皮鞋上班啦!”“金牌”农机手蒋国强主动向笔者介绍起了他的好伙伴。从建设育秧流水生产线到添置割幅2.4米的升级版“沃得”收割机,再到武装全自动谷物烘干机等新型农业机具,蒋金华一鼓作气投入500多万元,在湘阴率先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5年的现代农业之路,让蒋金华成了种粮“达人”。2015年产粮1575.6吨,创纯利126.3万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盛建国流转土地120亩,以360元/亩的价格,“购买”机耕机收一条龙服务;而村民蒋建兵则选择了“省心、省工还增收”的共赢模式,以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给蒋金华。如今,仅该镇就有400多户村民从中受益。
口感软糯、米香自然,纯天然方式种出的大米自然受到了市场的热捧,每年都供不应求。初尝现代农业甜头的蒋金华表示,未来5年将把规模扩大到3000亩。
秋风乍起,绿浪翻滚。“湖南省湘米工程示范区”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似在私语丰收。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