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喜迎十九大

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岳阳
作者: 周小平    来源:长江信息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3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平

天蓝水清大美岳阳 杨一九 摄

2016年岳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54万立方米,是5年前的6.2倍。全面小康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87.5%,24个市域内国控、省控水质断面按功能区要求基本达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年来,共实施原桃林铅锌矿及周边地区暨松阳湖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项目60个,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重金属污染区域土壤质量进一步改善。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岳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环保系统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两不误”,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及中央“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措施,着力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岳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定期研究部署,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格局,并以国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宁愿少一个GDP,也不要多一个COD”,这是岳阳市委市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上的鲜明态度。环保部门在项目引进时,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对不符政策规定、不符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2013年以来,市本级共否决高污染项目83个,共清理整治环保违规建设项目4923个,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1.1:47.4:41.5,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形成了以石化、食品两大千亿产业为龙头,以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骨干的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歼灭战,在全省率先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48家企业的88条落后生产线,关闭100余家“十五小”企业,中心城区重点排污企业“退二进三”进展顺利。

如今,绿色生活已在岳阳悄然兴起。绿色城镇、推广绿色能源、绿色消费,不断巩固和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绿化美化等九大整治行动,更新提质新能源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等绿色惠民举措,让人们感受到了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生态福利,也是民生福祉。围绕建设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岳阳坚持问题导向,全方位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享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乔木进城、绿化增量”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城区栽植乔木30万株,建设“林路相拥、林水相依、林城相融”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将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多的城市“氧吧”。五年来,全市狠抓空气质量污染治理,完成各类大气污染防治项目69个,淘汰黄标车8878辆。通过实施交通施工、建筑施工扬尘及垃圾乱烧、秸秆焚烧等污染动态监管,2016年PM2.5月均浓度同比下降7.5%,PM10削减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启动南湖-芭蕉湖连通工程,加强铁山水资源保护和76个内湖及汨罗江等重点河道整治。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区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11个、中心城区截污管网56公里,其他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减排项目全面铺开。率先全省出台《岳阳市“一河三湖”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对华容河、芭蕉湖、东风湖、松阳湖实施集中治理。全市16条省市管河道“河长制”全部落实到位。

通过对涉砂经营活动治理,采砂总量由整治前的7500万吨/年,减少到4500万吨/年;运砂船舶由300多艘,减少到208艘;七里山水域浮吊船舶由64条,减少到30条。2016年依法关停封闭6家砂场、5个砂石码头和3条码头通道,刑拘13人,行政拘留18人,切割解体外省外市盗采挖砂船只3艘。按照“控新治旧、控源断根”的原则,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排查工业园区18个,排查重点工业企业375家,超标排污16家,现已关停1家,要求33家企业进行整改。全市共排查重点入湖、入河工业排污口144个,其中超标排污口15个,现已关闭9个,完成整改4个,剩余2个正在整改。开展“十小”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共取缔造纸类企业3家、炼油类企业2家、电镀类企业2家。启动长江经济带环境违法行为大整治,查处并整改临湘工业园、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环境污染问题12个、重点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24个。

同时,狠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坚持以“清退清理”为重点,严格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全市共清退畜禽养殖场2513户,拆除河湖矮围网围16处。去年来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51座,新建改造村级垃圾收集点854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全市90%以上行政村都配有保洁员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善监管体系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7日间,犯罪嫌疑人仇某某与霍某某合伙,在未办理任何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仇某某住房后院开设输液袋破碎加工作坊,非法处置医疗废物100余吨,严重污染环境。接群众举报后,汨罗市环保局、公安局联动执法,现场查扣输液袋、针头、药瓶等医疗危险废物50余吨。该案由公安部督办,专案组辗转湖南、安徽、河北、湖北四省,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摧毁一个特大跨省处置医疗废物犯罪团伙。

五年来,岳阳严格环保监管执法,认真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各项部署要求,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出台《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实施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各县市区、各乡镇及村(社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形成了覆盖市、县两级及大气、水、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体系,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环境事件,环境污染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信访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人心稳定,2014年以来市本级累计接到信访和举报投诉案件2076起,信访受理率、办结率均达100%,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安全事故。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全市共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351件,其中重点案件115件。共责令整改企业174家,立案处罚150起,处罚金额865.8924万元,拘留24人,约谈468人,问责181人。在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执法行动的同时,加大对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排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6年共立案调查138起,其中重大案件20起,查封扣押5起,限产停产2起,行政拘留10起。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