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岳阳故事

汨罗六旬老人义务保洁6年了
作者:翁正娇 张国申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5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汨罗市新市镇团螺村65岁的伏姣满有一个心愿:自己的身边垃圾更少,环境更好,每天都可以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为此她深信:在地下拾起的每片垃圾,都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基于这样的想法,伏姣满在村里当起了义务保洁员,这一干,就是6年。

伏姣满家住新市镇团螺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她觉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前几年,儿子带着她外出旅游爬山,秀丽的山区景色让伏姣满很是欢喜,可路边时不时出现的垃圾让她心里难受。“这么漂亮的地方,怎么能让垃圾来破坏呢?”于是,她撸起袖子就开始沿路捡垃圾。

一个耙子、一把锄头、一个扫把、一个簸箕、一个蛇皮袋,身材并不高大的伏姣满常挂着这一身工具就出了门。村上的人都跟她打趣,“是不是又要去收荒货了?”

儿子已成家立业,孙子正上高中,伏姣满原本可以悠闲度日,但她现在肩负了团螺村2公里路段、14个分岔路口、7个大大小小的池塘、68户人家的保洁工作,完成这些最少需要6个小时。

池塘里的漂浮物、沿路的果皮纸屑、堆了十几年的垃圾堆,都是伏姣满的目标。一干起活来,也不管晴天雨天。每逢下雨,别人都是往家里走,只有她往外面跑,每次看到被雨淋得一身湿,老伴既心疼又无可奈何。在她的感染下,老伴跟她一起开始了保洁之路。谁家有红白喜事,两位老人家会主动给东家送上蛇皮袋,事办完之后,再把垃圾拖走。

为了让垃圾不乱丢,伏姣满自费买了垃圾桶放在路边上。可一些路人们不愿弯腰扔,垃圾经常散落在桶周围,过路的车偶尔还会将垃圾桶压烂。为了让垃圾顺利入桶,伏姣满经过多次试验改良,最终决定将垃圾桶系在道路沿线的电线杆上或者树上,高度差不多到人腰部附近。不用弯腰,人一抬手,垃圾就能顺利入桶。

在伏姣满和村上其他保洁员的努力下,现在的团螺村,基本没有垃圾,家家户户门前都整齐地摆放着垃圾桶。

伏姣满做了6年的义务保洁,从没有想过跟谁伸手要钱。今年,新市镇投入资金用于环境整治,增加了106个保洁员,伏姣满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也跟着有了工资。但不管有没有工资,她始终有自己的坚持,“如果做什么事都只想到报酬,那事情就做不好。生活的环境一天一天变好,能看到更多蓝天白云,我做的这些就是有意义的事。”

(翁正娇 张国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