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庭时代”迈向“江海时代”

——城陵矶新港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工作纪实


□通讯员 陈 煜 记者 刘克宏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2月4日17时,满载着货物的“湘水运19号”离开城陵矶新港码头,直航上海洋山港。“春节期间,我们的工作不打烊。今年1月,我们已完成44464标箱,同比增长36.49%。”新港公司生产运行部吴勇说。

这是城陵矶新港码头每天都在演绎的故事。

从1965年建港到1996年成为湖南唯一的国家对外开放一类水运口岸,从2009年我市设立临港产业新区到2015年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城陵矶新港区,历经沧桑变化。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实现了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西联成渝、东达四海的开放格局,积蓄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动能和潜力,从“洞庭时代”迈向了“江海时代”。一座联动、绿色、智慧、创新发展的现代新港、产业新区、滨江新城已华丽崛起。

搭建连接湖湘与世界的桥梁

发挥港优势,做活水文章。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岳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岳阳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省委要求岳阳打造“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将新港区建设成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市委、市政府更是“举全市之力”支持港口建设和港区发展,将其作为新增长极的核心来打造。

2009年6月8日,承载了岳阳人梦想的城陵矶新港一期工程开港运营,一个现代化国际集装箱码头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标志着岳阳开始从内湖时代走向海洋时代。

“新港区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要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刘和生对城陵矶新港区的开放发展作出定调。

2018年,国家暂时中止岳阳林纸进口废纸配额、广汽三菱汽车配件实现国产化等因素,导致集装箱量的减少,对城陵矶新港区提出严峻挑战。关键时刻,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把脉问诊,提出通过“提速、降费、增效”等举措带动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子落,满盘活。城陵矶新港区积极拓市场、增航线,挖潜增效,打开发展局面。成功组建湖南省港务集团,推进岸线资源整合整治;开辟城陵矶至上海、宁波的“五定班轮”和“渝、宜、荆-岳”及省内“水上穿梭巴士”航线;开通城陵矶至韩国、日本等地航线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至东盟、澳大利亚接力航线,实现了与海岸线无缝连接。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突破50万标箱,增幅连续多年保持长江内河港口第一,岳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

城陵矶港已全面打开连接世界的大通道,成为湖南东进出海的桥头堡、开放崛起的大引擎。

拉近城陵矶与世界的距离

“在家门口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2018年9月22日,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国际商贸保税中心启用、进出口商品直购中心正式运营。至此,不仅海外的精品走进岳阳,也让湖南的名优产品“卖”向世界。

城陵矶新港区处在全省创新引领“最前沿”,是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晴雨表”。为提升口岸平台功能,提高外向开放水平,缩小城陵矶与世界的距离,新港区建成运营“一区一港四口岸平台”,成为全国唯一拥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开发区。

“新港物流通天下,国际贸易链全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新港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熊炜这样描述城陵矶的开放情况。

2018年,通过本港通关和外地清关,共完成进口肉类贸易量6万吨、进口粮食贸易量102万吨,进口平行汽车完成国外采购5100多台,排名居全国26个平行进口汽车指定口岸前列;完成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为岳阳以全省外贸第一次跨入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第35位作出了引领性贡献,岳阳乃至湖南的对外开放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典范

一直以来,港口与腹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后方园区产业的支撑,港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黄俊钧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文华带领新港人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岳阳发展“一三五”基本思路,突出抓项目、强产业,优平台、兴港口,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追梦路上,刷新着成绩单、跑出了加速度。

2018年,新签约深国际智慧物流园、郡华实验学校等44个项目,合同引资391.5亿元;新开工和润岳海粮油产业园、九鼎产业园、顺丰速运物流园等30个项目。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新金宝打印机、复星合力新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建成后带动园区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目前,中粮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益海嘉里、道道全、哈工大机器人等一批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纷纷投资新港区,形成了以现代物流、粮油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临港特色产业体系。

五千年风云头上走,八百里洞庭竞风流。城陵矶新港区将继续开启领航江湖的新时代,踏上追梦海洋的新征程,绘就砥砺奋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