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记者调查

无性别厕所:不完美,但很重要
作者:吴小叉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无性别厕所,既是一种公共服务的解决方案,也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倡导,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共同体现在无性别厕所上的。

近日,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建设已接近尾声,有望于11月下旬试运行。这座没有性别限制的厕所,位于浦东新区张家浜浦东南路路口的公共绿地内,而且不同于封闭的普通公厕,它是敞开式的,远看像一个灯光展示区,但走进去就能看到隔间。

消息一出,关于无性别厕所的又一轮讨论和科普开始了。为什么说“又”?因为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国内也不是第一次尝试了。无性别厕所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实践,在国内也已经有多个城市做过侧重点不同的尝试。例如,2013年的沈阳和2015年的重庆都推出过无性别公厕,重点都在于移动环保,也就是单体隔间无分性别的那种;今年,青岛和北京都推出无性别厕所,青岛的是“第三方”厕所,设计上讲究实用和舒适,配有母婴护理台、幼儿坐便器和无障碍设施,主要是方便带着孩子的异性父母和残障人士,而北京的则是“性别友善厕所”,设计上和普通厕所没什么两样,L O G O除了裙装女性和裤装男性还有一个半裙装半裤装小人,倡导的是多元性别认同,也就是希望向跨性别者等性少数人群提供实际的方便,也让公众更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止有男和女两种性别。

即使已经有过那么多尝试,无性别厕所似乎仍然停留在概念性甚至噱头一类的阶段。每次出现新的无性别厕所,报道都是单一的趋同的。南京中山陵景区的无性别厕所,一律说是为了防止写“残疾人专用”对行动不便的人群不尊重;北京的性别友善厕所,几乎只谈了多元性别的问题;到了上海的无性别厕所,报道侧重点无一不是为了解决男女厕所比例。而这种每出现一个新的厕所就挑一个点而且只挑一个点来大谈特谈一次的现象,或许正说明无性别厕所在中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讨论。

现实中,公众对于无性别厕所也有些无所适从。有些人看到无性别厕所,觉得不知道是给谁的所以不敢进;有些人担心会客观上为偷窥者提供便利甚至可能加大性侵害的概率;更普遍的是,对异性使用习惯或者意外事件所带来的小尴尬感到别扭,诸如有些女性担心男性使用习惯不好影响厕所卫生或者在厕所里吸烟,门坏了或者没锁好导致外面的人一进来推开门发现是个异性,想到隔壁可能是个异性就觉得无法舒畅大小解,以及声音很尴尬之类的……

无性别厕所,既是一种公共服务的解决方案,也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倡导,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共同体现在无性别厕所上的。北京的无差别设计遭遇过缺乏实用性甚至加重歧视标签的质疑,上海这次的敞开式设计也出现了美观性影响实用性的疑问,怎么样保证隐私、安全并在方便和概念倡导之间取得平衡,都需要在尝试中不断完善。也许在尝试的过程中,会有更多新问题,也许最终会被更好的方式所取代,但无性别厕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不完美,却很重要,不妨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帮扶触角越伸越广 服务群众“救急难”
“多亏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让我家渡过了难关!”对于岳阳楼区站前路街道望城岭社区的朱芳来说,每一分救助金都显得弥足珍贵。
隐私信息被“裸奔” 拷问公民权利保障
近日,南都记者暗访网络黑灰产业链服务商,证实700元就买到了同事行踪,包括开房、航班、网吧、银行信息等11项记录。个人几乎所有的隐私信息,都能被轻易查到,而且服务商声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冯小刚抱怨“路演”劳民伤财
电影营销花样不断翻新,如今,路演成了一大宣传方式。尽管导演冯小刚不久前对“路演”表示无奈,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但为了《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他也仍要被迫“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