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记者调查

蒋介石败走大陆,皆因这七点
作者:张弘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7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不难看出,在林桶法列举的因素中,军事失败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军事失败的核心要素在于,蒋介石忽视了中国的地缘政治。

国民党与共产党两党决战,以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而告终。对于这一结果,历史学家纷纷寻求答案。诸如金冲及等人的研究,即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而杨奎松等学者利用丰富的档案,做出了极具解释力的研究。《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台北辅仁大学教授林桶法也分析了国民党失去大陆的缘由。

林桶法的分析,主要侧重从国民党一方的败因进行探讨。如领导者特质方面,林桶法认为,蒋介石的正面特质包括:一、为人勤俭,不贪污。有人称蒋为四大家族之手,但蒋在财务上名主要用来维持政权,不只是为个人。二、坚持民族主义,有抗日决心,而且经常抱怨美国干政,且有抵制。三、性格坚毅,大部分时间筹谋国事,经历各种挫折都能坚持。四、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汲取精神营养。其性格的负面因素有:不善于利用群众,社会观点保守,重视嫡系与乡党等等。在我看来,此处若能引入毛泽东的领导者特质做一番比较将更有意义。

仅从领导者特质当然不能解释国共两党的决战结局,国共内战毕竟不是两人素质的比拼。林桶法认为,蒋失败的重要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

一、过于依赖美国。抗战胜利之后,蒋需要美国强力支持的原因在于,美国是二战之后世界的主导国;战后中国百废待举,经济困窘,尤其需要美国协助;战后中国复员尤其需要仰仗美国。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外交一直贯穿着两条原则:一是美国的利益,二是现实主义。美国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远东秩序,支持一个国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苏联主导中国政局。对于蒋介石最需要的美援,魏德迈1945年11月10日从美国返华后向蒋介石报告说,杜鲁门支持他,但参谋首长联席会不完全赞成,并强调美国军队不会介入中国内战。

在美国,由于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总统经常受制于国会或其他势力。林桶法叙述的这一事实,在此前齐锡生先生《剑拔弩张的盟友》一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方人员,对抗战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冷血计算和利益考量,他们一直怀疑蒋介石的抗战决心,总是希望用最小的支援换取最大的利益。中国在抗战期间得到的美国援助,不及美国支援英国的零头,与苏联得到的美援相比,也如一毛比之于九牛。

及至内战爆发,苏联对中共的支持不仅及时、迅速、力度大,而且充当了中共军队的根据地。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林桶法的叙述显示,内战爆发之后,美国逐步放弃了对蒋介石的支持。而蒋介石因为过度依赖美国,反而失去了独立处理国内外事务的先机。美国方面认为,蒋介石策略失误,将最精锐的部队运到东北,结果受到拖累。蒋介石指出,“我们政府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内地空虚,各战场上都感到兵力单薄……”蒋囿于配合美国战略,失去了主动布防的机会,而美国人对蒋的要求是“压”、“拖”、“弃”、“断”。在力量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共产党军队最终获得了胜利。

二、处理中共问题失当。蒋自“清党”之后,一直坚持“剿共”,未能容纳中共改组联合政府的主张。此外,他没有在绝对的战争与绝对的和平中选择其一。

三、蒋介石个人的领导风格。黄宇人称,蒋以个人为第一,权力为第二,儿子第三,国家第四,其二十年之工作,完全为保持自己的权力。他主见甚强,要求部属绝对效忠、服从,自视甚高,具有使命感,不信任部属,有坚持与妥协并存的矛盾性格等。他频频干预政务军务,甚至直接指挥将领作战。但是,他有时又不能坚持正确意见。东北战局渐渐不利,蒋有意将军队撤回关内,但马歇尔不同意,蒋就妥协了,致使国军主力被消灭。这种坚持中的妥协,有时成为战局中的致命伤。

四、党政派系纷争严重。在《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第五章的叙述中,金以林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第一阶段主要在抗战前,第一种类型,孙文去世后,汪精卫、胡汉民等派别的政治势力,均以孙文的继承者自居,争夺“党权”最终,蒋介石凭借“军权”打败或平衡党内各派势力,确立自己在党内“最高领袖”的地位。第二种类型,则是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的纠葛。第二阶段,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内无人能够挑战蒋介石代表的“党统”,其后的党内斗争,表现为第三种类型,即在蒋介石之下,各派系之间纠纷不断。

五、军事失败,尤其三大战役让国民党军损失150万精锐部队。军事失败的原因包括五点:1、师长以上将领无作战与牺牲的决心,缺乏战斗意志,畏缩迟疑,对命令不彻底奉行。2、国民党军中的中共情报人员。如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的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汪德昭、胡宗南身边的机要人员熊向晖等,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大陆学界甚至传言,卫立煌本人是中共地下党员。3、军系间互相猜忌,不协同作战。4、制度问题。国军部队通常只服从有渊源长官的领导,另派将领常常无法调动部队。5、战略问题。主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不能集中;机动性不足;战略战术不能有效执行。

六、官员贪污与学运动荡民心。蒋及国民党领导均将学运归之于中共的策动,但缺乏检讨是谁给中共运动学生的机会。

七、通货膨胀。由于滥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导致更严重的贪污腐化,使得国民党人心尽失。

不难看出,在林桶法列举的因素中,军事失败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军事失败的核心要素在于,蒋介石忽视了中国的地缘政治。表面看来,中国的内战是国共两党之战,但是,在此期间,美苏分裂冷战局面的形成,以及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决定了国共两党决战的结局。没有苏联和朝鲜在东北对于中共的支援和帮助,中共军队很难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1946年7月27日,苏联宣称已经遵照约定从中国撤军,但美军仍在中国,苏联不能坐视美国对华政策。1946年7月29日,美国宣布对华武器禁运。6月14日向国会提出的《军事援华法案》和8又3分之1大队空军计划被中止。紧接着,英国也对中国实施了武器禁运。直到1948年5月26日,马歇尔才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一书显示,早在1945年,苏军已经默许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到9月后,中共进入的军队从最初的2000人发展到4.6万人。其后,中共军队进一步扩大,并得到了苏军支援的大批军火。

未能看清战后大局,是蒋介石一大败因——显然,美国绝不会为了中国而公开得罪苏联。而苏联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类似,纯粹出于利益考量,斯大林有意建立一个亲苏的中国政府,以维护苏联在东北的利益。起初,苏联不知道中共军队的实力,对中共信心不足,更属意于蒋介石。只是因为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苏联这才全力支持中共。显然,蒋介石没有看清这一点。而蒋介石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在1948的美国大选年里,支持共和党候选人杜威。不料杜鲁门大逆转,成功连任总统。之后,杜鲁门斥责蒋介石为“盗窃美国7.5亿美元援助的窃贼”,并试图以其他代理人取代蒋,甚至暗中和中共接触。

内战战场力量的此消彼长,国际援助上的屡屡受挫,使得国民党由强转弱。此时,苏联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可以说,在国共决战中,辽沈战役是决定性的转折。美国人幻想毛泽东成为另一个铁托,这个愿望也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彻底落空。显而易见,自晚清以来,俄国、苏联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美国与日本。这些影响的后果,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被民众看清。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帮扶触角越伸越广 服务群众“救急难”
“多亏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让我家渡过了难关!”对于岳阳楼区站前路街道望城岭社区的朱芳来说,每一分救助金都显得弥足珍贵。
隐私信息被“裸奔” 拷问公民权利保障
近日,南都记者暗访网络黑灰产业链服务商,证实700元就买到了同事行踪,包括开房、航班、网吧、银行信息等11项记录。个人几乎所有的隐私信息,都能被轻易查到,而且服务商声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冯小刚抱怨“路演”劳民伤财
电影营销花样不断翻新,如今,路演成了一大宣传方式。尽管导演冯小刚不久前对“路演”表示无奈,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但为了《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他也仍要被迫“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