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雕刻,一锤一錾显风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6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文/图 本报记者 黄 梅 策划 欧 梁

  家具上栩栩如生的木雕、建筑上飞龙走凤的石雕、摆件中形态各异的竹雕……自古以来,雕刻工艺就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传承至今。

  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珍贵的艺术遗产。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创新。近日,记者走访了3位年轻的雕刻工艺师,当看了他们的雕刻手艺,民族自豪感爆棚。

  子承父业 技法传承凭薪火

  一座美丽的城市,需要雕塑来塑造一种环境,营造一种气氛,不管本地的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使其一看就能了解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当地有味道有特色的浓厚生活气息。

  巴陵广场上,摆放着形态各异的雕塑,有卖鱼的、补鞋的等,主题鲜明的雕塑把空旷的广场点缀得生动活泼。雕塑《丰收》是城市建筑雕刻工艺美术师黄天明的作品,讲述的是一对祖孙抬鱼上岸的情景,反映了洞庭湖鱼米之乡的地域文化特色。

  黄天明是土生土长的岳阳人。就像世代口传心授的其他雕刻艺人一样,黄天明的起步源于传承。他的父亲黄建华是原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木雕和景观设计。在父亲的指点下,黄天明习得一手过硬的木雕传统技艺。天资禀赋的他在拥有了充分的传统熏陶后,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自我,后来更加专注园林雕塑。

  “近10多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建和品位的提升,岳阳城市的雕塑发展比较快,尤其是南湖交通三圈的打造,更多的雕塑作品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黄天明说,城市雕塑给人新鲜感、舒适感,对环境的美化和文化底蕴的呈现都是很好的衬托。

  遍布城市的东西南北,不经意就会发现黄天明的雕塑作品。早在1998年,他就参与了君山洞庭庙杨幺寨的雕塑创作。岳阳县公田镇中心三角转盘处的《金牛归来》也是他雕刻的。“开始我创作的牛运用的是现代艺术手法,牛头昂首比较奔放,不符合当地的文化氛围,后来经人建议,以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金牛归来》为原型,牛脚踏云,牛头回望,表达当地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后,希望金牛归来的愿望。”黄天明说,城市雕塑一定要符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才能经得起历史岁月的考验。

  黄天明介绍,大型的雕塑除了装饰城市的风景外,现在渐渐地受到一些农家乐、宾馆的青睐。有一家休闲山庄请他设计了一条鳄鱼雕塑,里面镂空,用来蒸桑拿。如今,雕塑加上一些创意,吸引客人。

  虽然每天十分忙碌,但黄天明十分看好城市雕塑的发展,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雕塑作品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匠心匠意 创新蜕变留乡韵

  木雕艺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自古以来匠人们就地取材,用一双巧手,把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点缀得精致典雅,无论是床榻、门窗,还是起居用具,无不饱含历代匠人的智慧。

  古香古色的功夫茶桌、别具一格的根雕座椅、神形兼备的家具摆件、包厢木雕小挂件……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在“80后”刘利民的雕刻艺术馆里几乎都能寻到。35岁的刘利民出生于华容三封寺镇,华一水库的灵动、桃花山的青秀赋予了他艺术的才华和禀赋,自幼热爱雕刻、陶塑、美术绘画,16岁拜师学艺,如今成为当地的雕刻名家,是岳阳雕刻行业里较年轻的省级雕刻工艺大师。

  他的雕刻不仅留有传统的情与魂,更洋溢着创新的气与神。刘利民十分看重传统。一套不过几十厘米高的雕塑,他要用上整整一年时间。一锤一錾,雕雕刻刻,数抛数磨,非至完美决不罢休。近年来,他在创作关公、菩萨等传统题材的同时,将岳阳本土文化融入到作品中,充分利用桃花山的纯天然材质,结合洞庭湖宽阔的人文情怀,雕刻了《湘女》《渔家姑娘》系列作品,使湖湘文化艺术的传承神韵毕致、活灵活现,作品《一苇渡江》鬼斧神工,获得2016年湖南国际收藏产业博览会金奖,是收藏界最高奖项,堪称收藏界的“奥斯卡”奖。

  刘利民在岳阳、华容两地都有厂子,每天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有普通百姓、有餐饮店老板,其中也不乏文人骚客。他的作品之所以备受喜爱,是因为他创作喜欢根据木材的本身特质,在不破坏原色彩与纹理的情况下,保留自然,呈现木材的原始之美,这也契合了当下人们尊崇自然的审美追求。

  在收集到好的材料后,刘利民一般不会急着去创作,他细心地观察树瘤子的形、树的结巴、树枝的伸展方向以及空心、纹理等。正是因这种沉静的心态,使得他的作品既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美,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光彩。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混搭,比如一个电脑桌,桌面使用的是有纹理的木材,呈现一种岁月沧桑感,下面则会选择不锈钢来搭配,形成视觉上的冲击美。作为匠人,我们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从传统中来,向时代中去,在继承与发展中勇于创新,这些来年,刘利民秉着一颗踏实的匠人心,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获得国家、省、市上百次奖项,许多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大型企业、收藏家收藏。

  目前,华容县桃花山和岳阳市内分别有两个“利民木雕艺术馆”,他希望让更多的人免费参观欣赏根雕、木雕艺术,让更多的人感受文化和艺术的双重魅力。

  品格品质 精神传承发乎心

  自古以来,雕刻成品除了实用外,还有的是用来把玩观赏的。核雕工艺品造型活,线条清晰流畅、风格细腻、以材取景、以小见大,整体精巧,价值极高,是玩赏和收藏的珍品。尤其是一些独具创意和个人风格的核雕,更是让喜好者爱不释手。

  在青年东路,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阳台,就是杨逸的核雕工作室。1980年出生的他是岳阳本地人,早年从事仿古家具的木雕工艺,后接触到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核雕要选质地好的,像核色红、质地比较好的核桃是最好的,因为它的油性比较大,盘完出来颜色会更加亮丽。”杨逸介绍说,核的原料一般要存放两到三年才能用,存放到自然干,到后期出成品时才不容易裂,一裂就没什么收藏价值了。他最喜欢的作品手串《九龙戏珠》是核桃里最好的材质四花核,色泽光亮、雕工精湛,曾获“2015年岳阳市工艺美术雕刻雕塑作品交流展金奖。”

  “雕工是体现题材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开脸,要格外精心,要凝神聚气,不能有任何疏忽,否则就前功尽弃。”杨逸说,核雕是在小果核上做文章,手法细致入微,雕刻时需要格外细心,而核桃又比较脆,如果不注意,太细的地方就容易崩掉。他雕一个手串需要一二十天,一个单核最少也需两到三天。

  自学成才的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间断的创作,练就了纯熟的雕刻技巧。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等技法日臻化境,使他创作的作品拥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他的代表作《达摩》、《九龙戏珠》、《九鲤戏莲》、《鱼化龙》系列、《荷》系列等,受到艺术鉴赏家的青睐,以及广大藏家、艺术玩家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如果要使核雕作品拥有灵魂,其根基必须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里,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核雕来说,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杨逸颇有心得地说。如他创作的《五福临门》,“五福”概括出人们对生活最基础的愿景,寓意深长。

  杨逸开了家网店,作品发往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北京、天津等地,通过网络销售,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很多岳阳的朋友,主动找上门与他切磋。

  多年的坚守,杨逸发现越来越多的匠人意识到了守住品格、保持品质的可贵了。因为热爱,他将核雕作为事业来打造,年底准备在城东开一家实体门店,让更多的人接触核雕艺术,爱上核雕。

  记者手记

  艺途漫漫,千年不休。在岳阳,总有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匠人,安然醉心于自己的世界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因时世变迁而降低标准,不因物力珍贵而偷工减料,以良心品格奉上地道品质,制作着一件件经得住岁月推敲、对得起手艺的作品。在工业化浪潮席卷下,工匠身上那宝贵品格与职业素养,仍在被一批又一批的匠人默默地坚守、传承。这正是雕刻艺脉绵延千年不衰的秘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