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再也分不出南方人和北方人了
作者:    来源:新浪文化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我们安徽人去北方,会被当成南方人,到了南方,又被叫作北方人,同是安徽人在一起,也要分个南北,以长江为界,皖南、皖北。逗的是,这种分法下的皖北人,并不都同意自己是安徽的北方人。安徽地方台天气预报也常用这两个地理概念,“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似乎只有淮河以北的安徽人,才是正宗的皖北人,生活在江淮之间的几千万老乡,是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的。这个无人认真对待的地理身份现象,估计不限于安徽人,各地的人,聊天时可能都遇到过此类无伤大雅的尴尬。

  我对这一模糊的民间地域人口划分方式,没啥兴趣,但又觉得老百姓口中所津津乐道的地域概念,不会是凭空落进我们的脑子里,总有它的沿袭传统,生活中也必然有某些事件与之相对应。记忆里,内涵严重空洞的南人、北人称谓,似乎有过意义,只是还没轮到我需要准确地理解它,才能处理好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际关系,它就开始烟消云散了。

  每个成年人,脑子里似乎都有个对北方人、南方人的不清晰抽象概念。讲起北方人,我立马想到的是,高大、豪爽、仗义、能喝酒、喜侃大山,说话好听、动手不动嘴、男人在家说一不二、女人风风火火,不少还都叼着颗烟、人前胸脯拍得山响,说过也就算过了。而南方人呢,精明、细腻、读书好、会做生意、讲话难懂、动嘴不动手、言行都敛着点,不劝酒也不多喝、吃了你,还会撂下一句,当初不是丑话说前面了么。粗线条的这么一捋,北方人似乎专去发展体能,南方人在不停修炼智商。

  事实果真如此?哪能呢,流俗的观念的从来就不可靠。

  南方、北方的地域差别,今天也仅剩下气候还在孤独地不忘初心,何况是南方人、北方人。频繁的人口流动、教育同步化、大范围移居、各种类型的融合,再顽固的传统观念,都会被不断变换的流行季风所摧毁取代。南方人、北方人,从精神思想到行为方式,有了空前地统一。我们安徽人,现在生气的是某些大城市不把我们叫“皖人”,而是带有地域歧视的叫着“白完人”,根本不在意我们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从大家都熟悉的菜系上也能看出,在社会的各方面,南北的深度一体化,都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今天横扫全国各地饭店的主打菜,既不是生猛海鲜的粤菜,也不是制作精细的上海“本帮菜”,而是以辣为主的菜系,你说是湖南菜、贵州菜、四川菜、重庆菜,都可以。最伟大的厨师,不是人,是辣椒。再灵敏的舌苔,连续喂它三顿辣椒,都只认辣椒不认山珍海味了。辣椒是个狠角色,一切在冲劲上不如它的调料,与它争锋,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全成了它的附庸。不能吃辣椒的中国人,正在日渐少去。

  辣椒能如此威风,是行政命令的结果吗?非也,是老百姓舌尖的选择。无论贵贱,口味都是越吃越重。重口味的调料,会让人上瘾,直至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清淡,也就索性甘于无辣不欢了。但要说辣椒能争霸四方,全靠它自己无脚行千里,背后没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也不是事实。

  这双手是商业,比斯密那双“看不见得手”,在范畴上还要高一个级别呢。湘、贵、川、渝的厨子和老板,在商业大潮的推送下,成功地把辣椒做成了所有中国人餐桌上的必需品。三天不吃辣椒,浑身难受,上医院检查,处方上也会赫然写着“胃缺辣”仨字。

  商业改变了我们的口味,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俗。

  杭州人的口音,至今和周边地区不一样,这是商业行为的无意识促成。900年前,赵宋贵族从开封南下,聚居临安,生意人想赚皇亲国戚的钱,说当地土话,贵族们听不懂,又不可能让社会身份比自己高的客户,学讲本地话,那么,生意人学讲开封话,是做生意的第一步。口音上没了距离,心理上才能能贴近,生意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等到整个杭州城新旧居民,都讲起了余杭味的开封话,这座城的口音,也就长期固定下来了。语言深刻地反映历史,这是个很好的例证。商业在900年前,改变的仅是一座杭州城,在今天,它改变整个中国。

  南方人、北方人,在商业的无声指引下,都在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地域性印记,朝着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向延伸,直到彼此的身上,再也无法去贴南方人、北方人的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