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教育

不是异想天开,中国每个孩子都应该上真正的国际学校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3日    责任编辑:李璇

写在前面:

两个星期前,在家长圈里出现了关于一所学校食堂有发霉的西红柿的新闻。

这所学校在上海,叫做中芯,这个名字猛一听上去,很像是我们小时候的企业办的工厂小学——我们小时候,大型的工厂会有自己的幼儿园、学校、医院,跟一个小城市一样的。而这所学校在这则新闻中一个很显眼符号是“国际学校”。(注:根据官网,这所国际学校是一家科技企业在2001年创建的。)

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国际学校收费那么贵,教育理念那么先进,管理那么规范,合作机构那么高端,人员素质那么高,硬件条件那么好……怎么会出如此低级的错误呢?这不科学啊!

我们每周都会有选题会,在上周的选题会上,我们很自然聊到了这个话题。

我很想说一说“中国的国际学校”这个话题——不仅仅是发霉的西红柿,令人艳羡的运动气膜馆,也不是曾经被报道的外教资质,甚至,也不是现有的课程、体系、理念……

而是中国现在到底有几所真正的国际学校,国际学校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爆,国际学校的教育之路到底可不可行,未来我们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国际学校的教育吗?

我知道,这个话题只要一去触碰,就肯定会招来一片骂声,来自各种国际学校,来自教育研究者,也会来自家长。

但是,就算被别人骂,也不能阻止我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现在中国的国际学校,大多数都成为了“留学预备校”;中国需要“根植本土文化,培养未来在国际上能够立足的人才”的国际学校;如果我们可以创立出这种真正的国际学校,为什么我们现有的公立教育就不能施行呢?

关于国际学校的话题,好多次都没有展开。真实的原因,是我发现国际学校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家长、教育行业、资本市场的“热词”。但是,所谓国际学校,概念极其模糊,界限很不清晰,前景也并不明朗。

这几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士,了解了一些关于国际学校的发展情况。同时,在和世界各地的教育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对“国际学校”的认识和思考。

所以呢,我先在这里简单做一个说明:

其一,我重申一下我对学校的态度:在我的眼里,无论是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只要其遵循的是教育的本质(比如学习以孩子为中心、因材施教、面对未来等),那么就是好的学校。否则,就不是好的学校。这和学校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关系。

其二,我不盲目追捧国际学校,也不反对国际学校——无论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还是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学习、借鉴国际学校的各种优点。如果是高品质的国际学校,我认为是越多越好。中国的学校,都应该是国际学校——这里说的“国际学校”是指吸收国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好学校——这并不是痴心妄想。

其三,我的观点是一家之言,是我个人思考的结果,肯定有很多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 西方的大多数学校,包括著名的大学和中学,都没有显赫的大门,高高的围墙,豪华的装修。

一:请随便问一个人:

你说,什么是国际学校?

甲:给外交人员的孩子上的学校。

乙:给外国国籍的孩子上的学校。

丙: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就是国际学校。

丁:没有中国的学籍,拿国际文凭的学校。

戊:给将来不参加高考,不在国内上大学,要出国留学的孩子上的预备学校。

己:外国老师,用外国的课本,教的外国课程,收外国孩子,也收中国孩子的学校。

庚:有钱人、明星的孩子上的那种国际化的贵族学校。

辛:没有考试、没有作业,快乐教学、素质教育的学校。

……

二、国际学校其实分为三种

我们通常说的是哪一种呢?

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们其实很难定义什么是“中国的国际学校”——咱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法中,并没有出现“国际学校”一词。

实际上,新中国的国际学校,最早出现在80年代北京的使馆区——1980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五国大使馆,合办北京国际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国际学校,已经遍布全国达到七百多所,大概分为四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的国际学校,是给外籍人士的学校。

这是专门给外交人员、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等外籍人士的子女开办的学校。只招收外籍孩子,和中国家庭没有关系。

这是外国教育在中国的“飞地”,和中国的家庭和孩子,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再有钱,不是外国国籍也上不了。而且,很多学校为了控制学生数量,还出台了必须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国籍,还要拿到国籍达到多少年,在国外有长期居住、工作记录等等各种条件。

比如,大名鼎鼎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上海美国学校等等,都是这类学校。

第二种形态的国际学校,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班。

这种形态只限于非义务阶段的高中。根据最新的政策,不再审批新的公办学校国际部。已存在的国际部,也会与公立学校逐步脱离。以北京四中为例,2016年初,北京四中国际班迁往昌平,转为民办学校。

第三种形态的国际学校,是民办国际学校。

民办学校有民间资本,也有国有资本。这类民办学校主要招收中国学生,也是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国际学校。

据《2017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的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范围内获得各课程认证标准的国际学校共734所,其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6所,民办国际学校367所,公立学校国际班241所。

▲ 北京某国际学校,花费500万美元建起两个气膜运动馆,曾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这所学校是只招收外籍学生的第一种国际学校,和中国的孩子,中国的教育没有什么关系。

三、为什么中国突然出现了

全世界最多的“国际学校”?

据最近发布的《2017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国际学校数量已达734所,排名全球第一,并且依然以每年六七十所的速度在增长。

这和中国逐年增加的出国留学人数,是一致的。

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从2008年的17.98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54.45万人,翻了3倍。胡润研究院调查显示,有八成中国高净值人群考虑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而且,海外教育低龄化趋势明显,六成以上人群选择高中及以下学龄阶段送子女出国接受教育,其中选择高中阶段的占比42%,选择初中阶段的占比16%。也有超过一半是选择出国读大学的。

所以,中国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从高中、初中,下沉到了小学、幼儿园,也是大势所趋。

2017年,国际学校潜在需求量平均每个年级约有40万人,同年国际学校在校生平均每个年级仅有4万人,意味着只有10%的潜在需求量被满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的国际学校,已经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从沿海到内陆,逐步扩散开来了。

四、中国的民办国际学校

为什么大多都成为了“留学预备校”?

中国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目的非常明确:出国留学。

于是,国际学校的教学目标,也都是从语言到课程,从能力到素质,都指向帮助孩子申请海外院校了。

我们从大多数国际学校的设置上,如聘请有海外大学招生经验的外国校长,课程体系采用国际承认的体系,帮助学生考托福雅思,完成大学申请……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还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教育法规的办学规定,严格限制了国际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情况下,就让国际学校的孩子,到了中考之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补上各种国际课程,尤其是英文——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国际学校,到了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都倾向于出国考试培训了。

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逃过了中国的高考,却没有逃过“洋高考”。中国的国际学校,也就成为了中国孩子的留学预备学校。


▲ 国际学校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可以培养、熏陶孩子们放眼世界的胸怀——最终在整个世界的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五、谁在上国际学校,

为什么上国际学校?

1. 明星的孩子。大众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知道王菲、赵薇、马伊琍、黄磊、李湘、陆毅……这些明星的孩子都在国际学校上学。而且,很多真人秀的节目里我们也能看这些明星的孩子能说流利的英语、擅长多种才艺等等。

2. 有钱人的孩子。国际学校学费贵,能上得起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不会让孩子上普通的公立学校,都选择豪华顶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硬件好,老师也尊重学生,花多少钱都值。

3. 对应试教育不满的家长。有很多家长,被应试的公立教育伤透了心,实在不想让孩子进入残酷的淘汰体系。他们对灌输、重复的教育理念,死记硬背、大量作业的学习方式深恶痛绝,所以千方百计送孩子早早地进入了国际学校。

4. 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孩子。有很多孩子,的确不太适应现有的应试教育,不仅成绩不好很容易被层层地选拔淘汰,甚至在心理上产生了厌恶学习等现象。于是,这样的孩子也会进入到相对宽松、更注重孩子个性的国际学校。

5. 大城市没有户口的家庭。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和户籍制度紧密挂钩的。在很多大城市,如果没有户口,也就意味着没有学籍,自然不能参加那里的高考。于是,这些家长为了留在这个城市继续工作和生活,只能选择国际学校了。

6. 新生阶层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之一。很多80后、90后的新生代父母,追求个性发展、自我价值,他们并不一定要让孩子出国留学,但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够在寻找自我价值的方式中成长。

六、上国际学校,

需要花多少钱?

国际学校都很贵,到底多贵呢?

一般来说,每年学费10万到20万之间是比较常见的价格。

根据对中国国际学校收费情况的统计,目前,北京的学费是全国最贵的。北京不少民办学校的小学阶段收费至少20万,学费水平整体比较高。

不过,就算是同一所学校,不仅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费有差别,不同年级学费也都不同,甚至同一年级不同班型的收费也不一样。

以北京市鼎石学校为例,今年的费用大致为这几项:

申请费/注册费:2000元

学费:小学部245,000元;中学走读生275,000元;中学寄宿生375,000元/年(可申请奖学金及助学金)

其它费用:校服费大约3700-5000元; 校车费9500-14500元

当然了,国际学校还有很多在学费之外的支出,这部分支出有时候并不比学费少。比如在国际学校比较重视的夏令营、兴趣培养(热门的如高尔夫、马术、击剑、冰球、橄榄球、棒球、网球等,这些每年的花费也不少。有些学校直接就把这些费用含在学费里了)。还有英语补习(要想通过托福这类考试,一些孩子需要专门的辅导)等等。

▲ 高尔夫、马术、橄榄球、冰球等等运动,成为了很多国际学校的标配。孩子们学到了这些运动的技能,但是,要想像西方的孩子一样,真正体会到背后的文化,还需要很长时间,很深入的浸润。

七、谁在办国际学校?

民办国际学校有民间资本,也有国有资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2003年后,公办学校又出现了国际部这种形态,到目前为止,公办学校的国际部一直都存在存和废的争论。由于占用了部分公共资源、高收费、且只能服务少数人而普遍存在争议。北京市政府就曾出台政策要求将其剥离出公办教育体系。实际上,目前情况是不再审批新的公办学校国际部,旧有的也逐渐脱离。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海外教育机构,各类本土的教育和非教育的企业,都热衷于投入到旺盛的、新兴的国际学校的建设中来。

新东方的俞敏洪就透露,与新东方商谈共建国际学校的城市不下10个,每周找上来洽谈合作的国外教育机构至少有一两家,这说明,一方面,政府部门愿意提供办学场地、配套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国外教育资源盼望能够与中国中小学开展全面合作。

1. 海外的教育机构

有一些已经在海外拥有办学经验的机构,看到中国大陆的市场发展,就把国际学校引入中国。因为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比较成体系。他们会采取和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

2. 资本推动的本土教育机构

既然有这么好的需求,那么,资本就会推出这个市场的发展。于是,国际学校的项目就会被资本力推,很多教育创业者(很多都在公立学校拥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就开办了新的国际学校。

3. 企业开办的国际学校

以地产、科技企业为主,比如华为、万科、京东、碧桂园、乐成、首创、均瑶……这些都是当下在中国最赚钱、政府最支持的行业,他们也具有很强的行动能力,也有很多企业拥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开始逐步进入办教育的行列。

其实,无论是谁办的国际学校,只要是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只要是在进行教育创新探索的,都值得我们尊敬,都应该得到支持。

九、国际学校里上的是

什么样的课程?

大致是四类:

第一大类比较知名的叫IB,即国际文凭组织IBO,为全球学生开设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

第二类是A-Level,即英国高中课程,英国全民课程体系,是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

第三类是AP,即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其适用于全球计划前往美国读本科的高中生;

第四类是IGCSE ,即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是目前国外14岁至16岁全世界考试最多人数的体系之一,是CIE剑桥全球测试的一部分。

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以英系课程为主,尤其高中阶段的A-Level课程。

要注意的是,开设国际课程要在教育部备案,且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设外方课程。

于是,就有很多学校也是双轨制运行,即国家人教版教材和国际课程教材同时并用。到了高中阶段,再全部采用国际教材。

由于很多国际学校的孩子,出现了中文比英文差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在基于对国内外教育把握的基础上,开始在中国国家课程体系的框架内,做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强了中文的教育。

▲ 我们都知道,国际学校的很多课程、教学方法都很好——但是,这些课程,不也是国外的学校普遍在用的吗——为什么我们的公立学校就不可以采用呢?

十、国际学校的老师

来自哪里?

中国国际学校增加太快,数量太多,外教明显不够用了。

可以说,外教的问题比较严重。现在,国际学校一般和外教签约一年、两年。两年以后,多数外教都会跳槽。有的很少长期待在中国,有的则会换一所学校执教。

所以,外教的流动性大就成为这些学校师资和教学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能够了解西方教育、进行双语教学的中国老师,也很稀缺。

十一、国际学校没有考试压力吗?

比公立学校轻松吗?

如果说,公立学校的高考影响了整个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的话,那么,国际学校的孩子,则是不以分数为唯一衡量的各种能力的比拼——其压力并不比公立学校小。

而且,在中国的国际学校,即便是在考试上的压力,也丝毫不比公立学校小。

国际学校的学习并不比公立学校轻松,反而,国际学校既要学中国教育部门要求的中文课程,也要兼顾未来能够顺利出国留学的英文课程,会更加艰苦。

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国际学校的学生,已经要面对的是托福、SAT这类的标准考试。如果大陆没有考点的话,每隔几个月学生还要去境外考试。

而IB课程的最后两年,还要准备论文,完成课外活动的项目,应对高难度的考试。45分满分的IB课程,每年全球只有100多人是满分,而且,要考到38分以上,才能申请剑桥这类名校。

国际学校虽然没有统一的、一次决定命运的高考,但是,平时的测验、考试的成绩会关系到大学的申请,所以,每一次的测试都需要认真对待。

当然了,能够闯过这些关卡的,也会受到很多的磨练,收获到很多的成就感。

从这一点来说,国际学校虽然整体上是素质的教育,但是,中国的国际学校的孩子,面临的竞争的压力,并不比参加高考小——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孩子都走出国留学之路之后,因为录取的人数是固定的,除非你降低对国外学校申请的要求。

▲ 中国优秀的孩子再多,也只能每年申请到常春藤固定的几十个名额。我们不能就此怪美国的学校不公平。我们要想自己的孩子不被筛选,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学校办好。

十二、上了国际学校

就很容易上国外的名校吗?

在公立学校高考,想要考上北大清华,你竞争的是同一个地区的同一届的学生;在国际学校上学,申请哈佛耶鲁,你需要竞争的,则是所有的海外学生。

中国的国际学校再多,能够申请到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并不会增加。

中国的国际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国外的大学招收中国学生的名额,并不会因此而增加。

这种情况,就跟清华大学在河南省的录取名额,每年基本上是固定的一样:无论每年河南的考生有多少,其中优秀的孩子有多少,总之,每年清华录取的都是100多人。

我们以哈佛大学为例,2017年一共录取的2037名学生中,国际学生占了12.4%,即256名。而且,这是一条约定俗成的线:美国顶级大学本科生中的国际学生一般维持在10%——15%这个水平。再具体到中国,即便中国每年申请哈佛大学的人数毫无疑问在各个国家里中是最多的——每年能够被哈佛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在10人左右。

也就是说,无论总申请人总国际学生的比重有多少,能够录取的国际学生数量总是固定的。中国学生自然是归到国际学生的范围内。每年有机会去美国Top 20大学就读的中国籍学生不会多于1000人。

大致每个学校的录取人数如下: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理工、麻省理工:5-10人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大、杜克、约翰霍普金斯、达特茅斯:30-60人

布朗、康奈尔、西北、圣母、华盛顿圣路易斯:50-100人

范德堡、埃默里、莱斯大学:100-200人

国际学校是去国外留学的一条通道,但绝不意味着是一条捷径,更不是上世界名校的捷径。

十三、只要有条件,大多数家长

都想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不是吗?

家长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种朴素的想法无可厚非。

最好的大学在哪里,在西方国家的哈佛耶鲁剑桥牛津……那么,如果能够直接进入这样的大学,在中国最好的途径,无非有二:

1. 先进入最好的中国大学,北大清华。然后,本科毕业申请出国去国外更好的大学。

2. 上中国的国际学校,高中毕业直接申请国外的大学。

所以,无论孩子参不参加高考,其实,很多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之路的理想设定,是一个标准,一个目的地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想,只要中国的家长有条件,而国际学校够正规,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里。

还记得《长江七号》的故事吗?其实,很多家长也都有周星驰在电影中的心态:我可以受苦,但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中国的孩子,上了国际学校,去到国外留学——他们体现自身价值最好的地方在哪里呢,很可能还是在中国。

十四、是什么决定了

国际学校的兴衰?

是人才的流动趋势。

在国际上,有一个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影响的人才流动的规律:

1. 大量出国留学,基本不回来的阶段。

2. 大量出国留学,大量回来就业的阶段。

3. 少量出国留学,外国人来留学增大的阶段。

可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们的人才是第一个阶段;21世纪之后,到现在,是大量出去,大量回来的阶段;那么,未来,才会跨入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强盛国家的状态。

从这个趋势上去看,中国的国际学校,还将在很长一个阶段,成为中国家庭和孩子迫切需要的刚性需求。

十五、什么样的国际学校

是好的国际学校?

老实说,现在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成熟评价体系,来衡量最近几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国际学校。

擅于评榜的胡润,也敏感地发现了这个需求,发布了一个《2017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算是专门针对这个领域的榜单。在这100所学校里,有老牌的国际学校,也有刚成立两三年的新学校。

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对国际学校的了解比较困难。因为国际学校没有公立学校的统一考试,也就没有升学率的比较。同时,很多学校也不公布进入世界名校的名单,也就无法从毕业生去向去衡量——就算有公布的,国际学校也不会认同这个标准。

鉴于西方学校并不把成绩当作唯一标准,所以,国际学校也不会把常春藤名校的录取率作为最高教育成果。

很多家长在考察国际学校的时候,最直观的就是学校的设施。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国际学校,越来越”高大上“,一个比一个豪华。但实际上,一个学校最核心的价值,是软性的,是教育理念,是老师,是教学方法。

其实,现在很多的国际学校,已经尽力在摆脱“留学预备学校”的标签,着力结合中国文化根基,做真正的面向国际的学校了。

这就是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理解所造成的冲突。

西方的教育,更看重的是每个孩子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要上哈佛,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中国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当然希望能够上常春藤名校,读热门的专业,成绩不够好,才会考虑其他学校。

所以,家长既然让孩子去上了国际学校,还是不要把留学之路弄成了”洋高考“为好。我相信,那样的话,是背离了西方教育的核心的。

在挑选学校的时候,

不要被硬件所迷惑;

充分了解学校背景;

看口碑;

重点看师资水平;

了解课程体系;

不要只看几个毕业生去了哈佛、耶鲁,那更多是个人能力体现,要看大多数学生的整体素质。

什么样的国际学校好呢?很简单,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然后,再充分考察每个学校的特性;适合你孩子的那所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 我们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不是为了让孩子嫌弃中国、远离中国;而是为了让他无论到了哪里,都会思念中国、热爱中国。

十六、中国的国际学校

就只能培养西方教育体系中的

二流学生吗?

中国的国际学校,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小留学生”,那么,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西方教育体系中的二流学生。

教育,从来都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直接拿来的教育,无论本来在美国、英国,已经多么完善、多美完美、多么成熟,那毕竟是在西方的文化、传统、历史、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西餐再好吃,也不见得适应中国的胃口。

你想象一下,中国最好的西餐馆的那种感觉,以及我们在国外吃中国餐厅的体验,就能够体会到最好的国际学校在中国的状况了。

中国做西餐,再好也是二流的;为什么我们不做自己的中餐呢,肯定可以做到世界一流。

所以,国际学校带来这么好的教育,怎样让中国的孩子吸收,就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社会的现状。

就像上海的一位妈妈说的那样,上海的国际学校再怎么教,孩子水平也比同龄的英国孩子低两三个阶梯。请注意,我们不应该去批评在中国的国际学校的教学不够用心,而是教育的规律已经决定了,这是必然的结果。

你想啊,在中国学习西方的文化,是在中国的教室里跟外国老师学。可是,在西方长大的孩子,是全社会、家庭、朋友,每时每刻在学。

你的孩子读希腊神话是当作课程,一两年下来,连名字都记不住;而人家的孩子读希腊神话,就跟我们的孩子看《西游记》一样当娱乐。

一个外国人,就算学习中国二十年,已经成为了”中国通“,但这样水平的中国人何止亿万。

同样的,我们的孩子,用十几二十年学习西方文化,学得再好,放在西方教育的评价体系里,真的很难成为一流的人才。

所以,中国,必须要创造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国际学校来。

▲ 中国人的孩子,要和全世界的孩子一起竞争、一起合作。他们要在全世界承担起中国人的责任,代表中国做出贡献。你不能指望哈佛耶鲁为我们培养这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责无旁贷。

十七、中国应该有根治于本土的

真正的国际学校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认为,我们要吸收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也要把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教育传播到全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国际教育。

我认为,好的教育,其实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的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应该、也必须拥有国际化的视野。

我认为,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培养面对未来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无论出不出国,都是可以适应国际化的人才。

我认为,每一个孩子,无论家庭出身、自我的基础,都应该有权利在普通的学校里掌握真正的国际化生存能力。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真正的国际学校”的样子。

它培养的中国的孩子,拥有的是可以和美国人、欧洲人、印度人一起竞争、一起合作的能力。

中国的孩子,未来不仅仅是会考试的学生,还是创造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

他们可以在伦敦、纽约、新加坡、南非……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和生活;但是,他们会永远有一个文化的血脉,让他们的内心和精神有一个归属感。

他们读了中国的国际学校,不是嫌弃中国远离中国;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中国热爱中国。

他们因为懂中国,所以,更懂世界;他们因为爱中国,所以更爱世界;他们因为对中国有责任心,所以,会对全世界有责任心;他们为做中国人自豪,所以,会关心全人类。

我觉得,只有具有这样教育理念的国际学校,才配得上叫做真正的国际学校。

十八、这样真正的国际学校

不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吗?

中国真正的国际学校,其精髓是中国,其精髓是现代,其精髓是尊重,其精髓是宽容,其精髓是吸收,其精髓是创造。

就像我们看到国外的名校,并不一定是豪华的、是高端的、是奢侈的,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现在任何一所中国的学校里,去尝试着做一所真正的国际学校,为什么不呢?

我想,在北上广深也好,在杭州郑州兰州也好,在中国任何一个县城也好,甚至在乡村的学校里……国际上最先进的那些沉浸式教育、现象教育、STEM教育、自然教育、探索教育、翻转课堂……不都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接触到、学习到吗?!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

那么,如果我们所有人,包括每个家庭、父母、孩子,还有每所学校、老师,还有教育管理机构,大家都从追求“最好的教育”出发,也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教育的。

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中国教育的必经之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