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周望云可以回家门口工作了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4日    责任编辑:许铭

就业扶贫在路上系列报道之四

“造血式”就业扶贫助村民致富


“真没想到政府能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9月7日,岳阳楼区郭镇乡42岁的周望云,走进当地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后感慨地说,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他可以回家工作,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周望云是郭镇乡的一个贫困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增加家庭收入,前年和几个同乡去外地打工,离家远、收入少、开销大不说,家里什么事都管不了,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仍然挣扎在贫困线边缘。


今年春节回家后,获悉市劳动就业部门正在组织精准就业扶贫“春风行动”,周望云当即参加了岳阳楼区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在招聘会上转了一圈,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偏低,有点发懵。现场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推荐他找到了一份物业公司保洁工作。


“现在在家门口干活,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待遇不比外面差多少,还能回家照顾一下老人和孩子,花销也减少了,这样算下来工作更划算。”周望云乐滋滋地说。


一人就业往往能带动全家脱贫。为充分掌握贫困劳动力求职和企业用工需求状况,市、区两级就业服务机构联合各乡镇街道,深入企业、园区、乡村进行了企业空岗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和技能培训需求意愿等一系列调研活动。


“有了调研结果,我们就有了方向。一方面组织当地企业参加招聘会,对招用贫困劳动力达到一定数量的,评为就业扶贫基地,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帮扶;另一方面动员附近乡镇的贫困劳动力现场应聘,对于畏难犹豫的上门做思想工作,甚至安排车辆接送。这样一来,为两端都打通了信息对称和供需对接渠道。”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李鹏杰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组织了近十场扶贫招聘活动,共有3100家企业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发放各类就业创业宣传资料4.2万余份,28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与此同时,还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人岗匹配,通过手机端点击对接,节省节约求职成本,引导他们“掌上”找“饭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实施“造血式”就业扶贫,引导村民自主创业致富,岳阳楼区就业服务局结合麻布大山生态旅游开发,在郭镇乡建中村举办了“精准扶贫”厨师免费培训班,60多名学员经过培训后,利用自家条件开办了“农家乐”,不但自身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还带动了周边就业。


家住麻布村的李军就参加了“精准扶贫”厨师培训班,在此之前,他长时间处于赋闲状态,眼巴巴等着村里发扶贫款。“看到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去麻布大山游玩,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就产生了在自己家里做农家乐的想法。”李军说,想是想过,但一不会下厨、二不会经营,搞砸了还要赔本。就业局调研了解后,将免费技能培训班开到了郭镇乡,李军和乡邻闻讯而来。经过系统的培训,李军鼓起勇气开始了就地创业。


李鹏杰表示,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和宣传引导,不仅充分满足了劳动者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同时也切实为贫困劳动力树立了“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脱贫意识,只要怀有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意识,政府部门就能帮助脱贫致富且不返贫。


本报记者 侯 勇 通讯员 蒋 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