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西装搭配浅色的衬衫,在四季如春的云南,这样穿着的人比较少见,但这让30岁出头的他显得格外稳重。他就是全国成规模蜂业企业创始人中最年轻的熊剑,公司年产值已达4000万元。
愿做一只小蜜蜂,用勤劳的工作获得甜蜜的生活。来自重庆丰都县的熊剑就是这样一只辛勤的“小蜜蜂”。
2002年,熊剑被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专业录取,这是当时全亚洲唯一的蜂学本科专业。大学期间,熊剑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推销自产的蜂蜜上。“要找准时机和场所。”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做生意。
大二暑假前,熊剑在学校的超市门口摆起了卖蜂蜜的摊位。这种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做法,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遭。当年寒假,他在福州进购了一批廉价鞋,然后运回丰都售卖。由于尺码不全,这些鞋绝大部分都没有卖出去,熊剑投入的8万元,几乎全部打水漂。这笔钱中,扣除此前卖蜂蜜赚的钱,他还欠人家4万元。
越来越大的债务窟窿,让熊剑再也不能恢复到平静的学生生活。“只能一往无前,没有退路了。”他说,他自制了不干胶小广告,利用课余时间几乎贴到了校园里的每一道寝室门上。这种简单的营销方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次月,熊剑的生意开始好转,当月就赚到了1万元。
很快熊剑发现,临近放假,同学们总喜欢给父母带礼品,大二暑假前,熊剑在学校超市门口摆摊卖蜂蜜,短短3小时,就卖出了500多瓶,赚到15000元,这是上门推销时蜂蜜销量的上百倍。当年寒假来临前,熊剑在学校宿舍区的中心地段搭建展台卖蜂蜜,10多天时间赚了4万多元。之后,熊剑一门心思扑到销售蜂蜜上,他在学校租赁一间门面,用自制的不干胶小广告打开了蜂蜜销路。从开始亏本到月入一万,再到后来扩张门店。两年不到,熊剑共开了4家蜂蜜店,在几家超市共设立4个专柜,年收入30万多元。
2011年,熊剑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蜂蜜工厂,同时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在昆明数个商场设立专柜,并开辟了网上业务,开始做蜂蜜产品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2014年,他的蜂蜜品牌迎来了爆炸性的销售节点,销量同比增长两倍。这一年,熊剑的公司实现销售收入逾4000万元,进入云南同行前三,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蜂蜜王国”。
虽然熊剑在云南发家,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家乡。他正着手在丰都投建红心柚深加工项目。熊剑说,作为农家子弟,他回馈家乡的最好方式就是农产品深加工,由此带动上游生产,帮助家乡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