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正坤烈士生前照(资料图片)
涂正坤(1897—1939)原名涂正生,平江嘉义谢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出身贫苦,从小学会缝纫,是远近有名的裁缝。1926年8月,他与北伐军外合内应,点火烧掉弹药库和敌司令部,一举攻占平江县城。随后他任区农协委员长、区委书记兼游击队长。
1930年任中共平江县委书记,率领全县游击队、赤卫队及工农群众支援和配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1931年9月,当选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委常委、财政部长,1933年至1934年,先后任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和省军区修(水)铜(鼓)宜(丰)奉(新)边作战分区政委。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受命留在湘鄂赣边区,与傅秋涛等人率领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一次遭敌突袭,旗手阵亡,红旗被夺走,他用被面连夜制成一面红旗,并缝上“战斗到底”四个大字。敌人押着涂正坤的母亲上山,妄图引诱涂正坤下山投降,他眼看母亲遭受敌人毒刑摧残,为保存游击队,忍痛没有下山去救母亲。母亲的血映红了杜鹃,涂正坤母子成为京剧《杜鹃山》英雄人物的原型。
1937年2月,涂正坤任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苏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湘鄂赣省委改为特委,他任特委书记,以新四军上校参议的公开身份,领导边区的抗日支前和恢复发展党组织的秘密工作,并将女儿送上抗日前线。
1938年2月,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为了及时治疗安置在后方的伤病员,安排和照顾抗日军属的生产与生活,动员与组织群众参军参战、交涉与争取国民党地方当局释放政治犯、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四军军部在平江嘉义镇忆昌药号设立了新四军驻平江嘉义留守处(后改为通讯处)。
中共湘鄂赣特委和新四军驻平江嘉义留守处在平江组织领导抗日救亡工作,成绩显著,有口皆碑。他们坚持抗日,受到民众赞誉。然而,也因此成为国民党顽固派的心腹大患,恨不得斩尽杀绝,进行了一系列阴谋策划。
1939年6月12日下午1时,国民党中尉侦察员张绍奇急促地走进通讯处涂正坤的住房,他装出毕恭毕敬的模样,邀涂正坤去国军驻地商量抗日事宜。四周死—般寂静,涂正坤心里有了几分猜疑。当走到了离通讯处30多米的街头巷口石级下,张绍奇干咳一声,巷口应声传来了几响乱枪声,张绍奇装模作样地叫喊:“有匪!”预先埋伏在右边巷内的国军士兵孙家慧操起手中快枪,对准涂正坤开枪射击,涂正坤身中数弹,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街头。他顽强地折转身子,往通讯处爬去,正气凛然地怒斥刽子手:“不许你们枪杀抗日战士!”他不顾一切地往回爬,刚爬出几步远,又飞来一梭子弹,打中他的胸部。
他爬不动了,便朝通讯处高呼:“敌人下毒手了,同志们快走!”
穷凶极恶的匪徒残杀涂正坤以后,接着往通讯处冲去,进入内室抓人劫物。当晚,国民党反动派又非法审讯了罗梓铭、曾金声、吴贺泉、赵绿吟。他们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反动派得不到他们要的共产党组织名单,竟于当夜十二点,将罗梓铭、曾金声等人押入嘉义镇虎形岭。罗梓铭、曾金声等一路上高呼:“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赵绿吟年仅22岁,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放声高唱着抗日战歌:“枪口对外,齐步向前。不打老百姓,不杀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
平江惨案震惊全国。8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隆重追悼涂正坤等烈士。会场正中悬挂着中共中央的挽联: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
毛泽东、朱德、陈云、彭德怀等都送了挽联。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
坚苦奋斗洒热血,天地能知忠烈心。涂正坤等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朱冒柏 凌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