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任弼时:党和人民的骆驼
作者:刘 波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9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1948年春,任弼时在西柏坡(资料照片)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极富人格魅力,同他接触过的人都感到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人。很少有人得到这么多的诚恳好评——刘少奇说:“任弼时同志是一个模范的革命职业家,模范的共产党员和中国共产党的最好的领导者之一。”叶剑英评价他:“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胡耀邦也曾说过:现在我们党内找不出一个对弼时同志人品上有意见的。任弼时堪称共产党人的明镜,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明镜。

在任弼时30年的革命生涯中,多数时间身居中枢要津,但他从不以权谋私,始终廉洁自律。他以“三怕”著称: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他常说:“在党内,任何个人不管他是军长、政委,都是普通的一员,都要服从组织,决不能做特殊党员。”

他言行一致。在担任中央秘书长期间,正值陕甘宁经济最困难时,党中央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任弼时是大生产运动的领导者,也是普通劳动者。他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开了一块地,种上了玉米和蔬菜,还积极参加纺纱,向359旅的王震要了一部纺车,工作之余就像村妇一样盘腿而坐,练习纺线。他眼睛近视,开始纺的纱不是粗细不匀,就是常常断头。但他不怕困难,虚心向妻子和其他同志学习。1943年3月,中央直属机关在枣园举行了纺纱比赛,任弼时因量多质优被评为第一名,纺的纱还拿到生产成果展览会上展览,一时传为佳话。周恩来惊讶地问:“你怎么纺得这么好?”任弼时得意地指着陈琮英:“我有家庭教师嘛!”

任弼时在延安中共中央秘书长任上,从人事安排到谁吃大灶、中灶、小灶都要管,由于处理问题周到,待同志和蔼可亲,被称为“党内的老妈妈”。他深知群众疾苦,尽可能紧缩开支,减轻地方政府负担,中央纵队用的信封多是用旧报纸糊的,起草文电常常用废旧印刷品的背面。他总是告诫部下:“边区政府也很困难,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的东西,可以要一点;有些东西可要可不要,没有那东西也可以过日子!”有一次,工作人员看到任弼时炕上铺的单子破得不像样子,打算给他换个新的。他说:“不要,不要,你给别的同志要点东西吧!”他盖的被子,是1935年长征时战士送给他的战利品;一条毯子,是1934年红六军团突围时缴获敌人的;一条背心是陈琮英在延安时用一条毛围巾改织的。

任弼时有个22年不见的妹妹,叫任培辰,培辰希望哥哥能出面写封信给湖南省委,为丈夫谋个工作,但他婉言拒绝了。他对妹妹说:“这虽是件小事,但是为了私事给省委写信影响不好。你们的工作,当地政府是会安排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任弼时仍保持着过去的传统,常说:“进城了,我们更要注意节约。”1949年中央机关进城后,任弼时先住在香山,因离城较远,工作不便,便搬到景山东街居住。但这里离马路太近,环境嘈杂,不利于重病在身的任弼时养病。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病情,找到一所环境幽雅的小院子。谁知他坚决不同意换房:“这不行,那房子已经住着一个机关的工作人员,怎能为了照顾我一家而让他们搬走呢。”后来,大家又建议他买座适合的房子,换一个环境,他再次否定。就这样,他一直住在景山东街,直到去世。

任弼时平时一副“老头儿”模样,其实极为博学多才。他擅长绘画,爱好文学,好弹钢琴,会摄影、拳术、打猎、钓鱼,还会开车。他从小喜欢美术,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描红识字,绘画刻章。1930年5月上旬,任弼时偕陈琮英到武汉,与贺诚夫妇主持的中央军委长江秘密联络点——华中大药房取得联系。省委的同志打算为他物色一处僻静的住所,任弼时说:“越是热闹的地方越能避过敌人的耳目。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在汉口日本租界内的闹市区中山路,租赁了两间住房,摆成画像馆,以画师的身份掩护秘密工作。墙上始终挂着几幅画像,他画的一幅未完成的人像,一直放在桌子上。也有人来洽谈业务,陈琮英在热情接待的同时,漫天要价,把来人一一打发走。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闹市区,他以画师身份掩护湖北省委书记的身份。

鲜为人知的是,任弼时还是一位神枪手,据曾在毛泽东警卫班当过班长的武象廷回忆,西柏坡时期,警卫班曾同任弼时有过一场比赛射击,打40公分的靶子,距离40米,用美制卡宾枪,每人打三次,一次卧姿,一次坐射,一次立姿。比赛结果,警卫班成绩最好的战士27.8环,任弼时是30环。

任弼时的人格之所以如此富有魅力,如此受人称道,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的疾苦。他曾针对官僚主义指出:“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只会破坏旧的,而不会建设新的,如果它不能建设起新的,确实使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比以前过上好一些的生活,那人民会由不满而反对它的,而它终于要走向失败。”此番深刻的警言,经历半个世纪后,话犹在耳。(刘 波)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