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

汨罗武夷山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作者:胥 扬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4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图为规范村民集中建房点

“三村合一,这个新村不一般!他们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努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走出了一条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5月18日下午,在湖南省委党校2018年上学期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上,汨罗市委书记喻文就汨罗镇武夷山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践经验作了推介。

省委党校2018年上学期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于5月14日开班,以讲授、研讨、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分享各地实践经验,把听课、思考和交流结合起来,研讨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湖南贯彻落实。

作为省委党校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课案”在全省范围内推介,武夷山村的“不一般”在哪里?近日,笔者探访了这个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些秘籍。

强化党建统领

让乡风文明建设有“引擎”

面积约6.2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村,由原南托、北托、茶木3个村合并而成,共有村民5439人,其中党员197名。村支“两委”班子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范畴。在武夷山村,每一个党员便是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在“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中,197名党员带头签订乡风文明建设承诺书,全村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带头遵守规定,自觉接受监督。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得到切实优化,设立了红白喜事公堂,精心提供农村殡葬“一条龙”、喜庆婚宴“一站式”等特色便民服务,减轻农民负担。

推进环境整治

让乡风文明建设有“载体”

武夷山人认为,乡风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环境的优劣。他们坚持做好三件事:扫地扫出了洁净,种树种出了生态,建房建出了新貌。

走进武夷山村,整齐的小洋楼排排对称,呈现小桥流水般恬静的生态画卷。土地集体流转,村民集中居住,规划布局“化散为聚”。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农村电商平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群众生活舒心。

在武夷山村,生活垃圾户分类减量、就地消纳。村里一支专业保洁队伍,实行区域清扫、垃圾清运、环境清洁“一条龙”服务。同时,以“空心房”整治为先手棋,先后拆除废旧“空心房”20栋。在全村边角地、庭院地,村民们见土插绿、见空栽树,种植罗汉松、樟树、丹桂等10多种苗木2万多株,提高了乡村颜值。

创新社会治理

让乡风文明建设有“抓手”

如何让群众一起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中来,村里想了不少好方法。

他们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文明劝导队,全面推进“治陋习、树新风”常态化,让村民们在移风易俗中养成文明。成立文艺宣传队、舞龙舞狮队、篮球队、广场舞队,以花鼓小戏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的“精神餐”。村党总支指导组建老年协会、退伍军人协会、助学社等8个社团组织,从宣传入手、以点滴入心,支持移风易俗,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村里还投资42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园林式壁葬公墓“福寿园”,免费提供壁葬宫格9000格,在殡葬改革中推进文明。全村900多位老人签订协议,承诺百年后进行火化、简办丧事。投入80多万元,在村居、路口等重要地段安装90个摄像头,构建治安“天罗地网”,让村民在网格管理中共享文明。

注重融合推进

让乡风文明建设有“实效”

在武夷山村,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实打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2017年,全村12户50人精准脱贫,4户11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7户21人享受危房改造,14名学生享受雨露助学计划。他们坚持“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织密织牢“社保网”。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6%,社保参保率达96%,所有贫困户享受特惠保,让乡风文明建设更有温度。

在G240以西,武夷山村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休闲农庄;借力南托新村、北托新村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货运物流、健康产业,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点。 (胥 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