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服务中心成为农资采购的理想之地 陈勇平 摄
6月13日,艳阳高照,热浪袭人。岳阳县长湖乡红桥村种粮大户蒋朝晖,正在乡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为退伍军人,因家庭人口较多,负担重,曾经是乡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来,敢想敢干的蒋朝晖,在乡里供销惠农服务中心指导下,承包了村里的100亩水田,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种粮大户,2017年顺利脱贫。蒋大哥说,自己能依托种粮脱贫,供销惠农服务中心有大大的功劳。
供销惠农服务中心是岳阳县供销改革、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
岳阳县供销社曾经“阵痛”,经历过艰难的改制重组,虽然时势在变,但服务三农的传统没有变。近年来,该社通过延伸经营领域,拓展为民服务手段,截至今年4月,供销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和161个行政村,吸纳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各种农业经营实体农民300余人入社。
这一组数据表明,岳阳县供销合作社已告别“老供销”,主动适应新常态,走出了一条“新快销”创新之路。
产销专业合作催生“共生”效应
6月6日上午,笔者跟随县供销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来到长湖乡惠农服务中心。农资服务部庄稼医院里,几位客户正与销售部工作人员咨询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经理陈红军介绍:这里不仅承担着种子、化肥配送等相关业务,2楼还有农民培训中心,负责为农民讲解农技知识,开展相关技能培训。
岳阳县长湖乡惠农服务中心位于107国道旁1511公里处,在县供销合作联社和长湖乡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由岳阳县供销惠农服务公司、县兴良农资有限公司,县兴城水稻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进行运作,总投入达600余万元,土地服务面积4500余亩。
该中心现拥有农资配送、仓储中心、农业机械、粮食烘干、产品加工、庄稼医院、培训中心、产品展览中心、农一网电商平台等,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粮食从种到加工一条龙服务。
目前,该县依托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贸超市、庄稼医院等载体,按照规范建社有证照、有场所、有阵地、有体系、有人员“五有标准”,建成规范化的乡镇惠农服务中心3家,正在建设和准备筹建的有7家,恢复重建乡镇供销社7个。解决了乡镇惠农服务和基层供销合作社规范程度不高、网点布局不优、组织体系不全等现实问题,实现了基层供销社乡镇全覆盖。
为了做大做强为农服务项目,岳阳县坚持“组织联合、共同发起、共同出资”的原则,由县供销社牵头,建立基层供销社建社“1+N”组织架构,广泛采取“社属企业+民营公司”“社属企业+社会能人”“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等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经营实体,推动县社属惠农服务公司与县里一些涉农公司联合、与农副产品销售大户合股,建成集自主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载体、合作经济联合体“三位一体”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组织15个;同时,积极推进“社村共建”,引导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社等新型主体,开展跨区域、跨产品再联合,广泛吸纳农民及各类农业经营实体入社,建成农村社会综合服务社7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38家,传统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0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引办经营性服务组织20个。通过政府主导、项目支持、以奖代补等措施,扎实开展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2016年以来,创建的柏祥镇供销社被省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省标杆基层社;月田镇邓谷红薯专业合作社、新墙镇新墙河葡萄专业合作社、黄沙街镇洞庭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杨林街镇朝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基层供销社影响力不断提升。
托管土地资源带来互利双赢
“过去一户种20亩粮食都觉得忙不过来,现在一户种50亩都觉得较轻松了,“智慧农业、科技种田”真正给农民带来了“种田乐”的新感受。”采访中,在田间地头听到百姓呼声。
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过程中,岳阳县坚持秉承“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整合辖区内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资、农技等优质资源,致力于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让“智慧农业、科技种田”落地生根。
筻口镇惠农服务中心就整合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等原有资源,慢慢发展壮大,当前已拥有多套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粮食生产设备和1个日处理200吨的粮食烘干塔、4条日处理15吨小型粮食烘干线,可长期为附近农民提供低价服务。今年服务平台通过流转或托管土地4365亩,集中连片种植优质水稻,统一标准化管理,大步提升优质稻纯正品质。由于走专业合作之路,过去的撂荒田、撂荒地如今已复垦复绿,重新焕发新绿。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整合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资源、充分发挥供销社农技服务、农资供应、农机调度等职能优势,灵活采取自办、领办、联办等形式,成立农资科技服务队和农机专业服务队,目前已建成杨林街、筻口、长湖等3家高标准乡镇惠农服务公司,推进“大田托管”、“代管代种”,开展土地“保姆式”、“菜单式”服务。先后在8个乡镇试点土地托管5万亩,高标准建成新墙河万亩葡萄园、中州万亩稻虾基地、张谷英千亩有机蔬菜园、黄沙街千亩黄茶产业园等,推动葡萄、草莓、火龙果、竹子、小龙虾、油菜、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有效解决“谁种地、怎么种”难题。在各乡镇供销社和惠农服务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攀升,农村用工难、用工贵难题迎刃而解。
活用供销资源激活智慧农业
岳阳县深化供销改革以来,克服资金瓶颈,撬动各方资源,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整合的思维,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基层供销合作组织社企分开、上下贯通、协调运行。
活用财政扶持资金。设立县供销综合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联合社当年社有资产收益按20%的比例注入,县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重点用于惠农服务中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基层社标杆社、星级综合服务社等工程建设,实施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淡储财政补贴。2017年,县供销社与30家农民专合社、种粮大户签订直供、联采契约式服务合同,通过财政补贴规模发展优质茶叶基地10000亩,供销系统销售化肥63000余吨、各种农药900余吨,农膜300余吨,全年完成生产资料销售接近2亿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用社会服务资本。以增资扩股、参股投资等形式,建立共同出资的投资平台,扎实推进社属企业相互参股、产权联结和业务合作,全力加快基层供销产权多元化进程,建成农资、物流、电子商务“三大行业协会”,形成农副产品购销经营、农资产品运送、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三大体系”,培育出三湘农资、中湘物流、洞庭春茶叶等龙头企业。
活用农合组织资源。全面落实合作经济联合组织要求,坚持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搭建农合联改革体系架构,落实农合联筹建经费50万元、充实农民合作基金1000万元,组织引导各类涉农主体抱团,发展县级农合联1个、吸纳会员15家,会员涵盖全县生产类、经营类、服务类等服务组织95%以上,镇级农合联15个、吸纳会员5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服务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占会员总数的86%以上;同时,我们把供销社改革和农合联构建融合进行,目前,我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广泛参与、管理民主的联合组织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岳阳县供销服务铆定三农,在发展中突围,成为了该县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点睛之笔”。(甘治国 黄 怡 陈勇平 游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