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笔写屈原


◎甘征文

屈原是我国的诗宗,李白有诗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我早就想写屈原,但深知难度很大,因为香港的电影《屈原》几乎家喻户晓,大陆也早有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名震全国,特别是其中的《雷电颂》振聋发聩。还有,省湘剧院上演的我的朋友盛和煜写的《山鬼》,也是气势不凡。

1991年,我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最后决心写一个平民化的屈原,这源于我受李白的诗的启示,楚王那么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人怀念,而一个被放逐的三闾大夫屈原却年年被纪念?其原因是屈原写出了众多的诗篇,特别是“有哀民生之多艰”这样忧国忧民的诗句。我认为屈原若是在宫廷中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只有流放到了民间后,亲身体会到人民的艰苦,才有这样真切的感慨。此外,他的一些作品明显受到了汨罗当地巫歌巫舞的影响,毛主席曾说过“屈原不做官了,到了老百姓中间,所以写出伟大的诗篇。”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汨罗这一块土地滋养了屈原。经过认真思考,不久,我便写了一部《屈原在汨罗江畔》的大型剧本,剧本中写出了汨罗人民的善良和对屈原为国为民的品格十分尊敬。剧本出来后,受到了文化局和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时任文化局长的叶军四同志为此剧筹钱要款四处奔波。《屈》剧刚刚排完,即参加了在岳阳市举行的全国首届龙舟节的演出。那天正好国家副主席王震到了岳阳,他提出要看这个戏,但临了老人家因身体不适未能看成,甚为遗憾,不过当晚演出十分成功。

不久,中国文联主席、戏剧界泰斗曹禺听说汨罗写了一个屈原,于是他带着到岳阳参加剧本评奖的京城数十位著名剧作家,不顾酷暑到汨罗看《屈》剧。当时影剧院连电扇也没有,七十高龄曹老坐在人哄哄的剧场中,热得十分难受,我坐在他身边拿起一把大蒲扇不断给他扇风,又拿出一盒清凉油不断地给他擦,我怕他受不了,再三请他出去休息一会,可浑身热汗淋淋的老人却坚持看完全剧。演出毕,我扶着他上台接见全体演员后,便赶紧带他回招待所休息,他对我说:“我还没有和你合影呢。”于是,我扶着他请任申望同志摄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第二天一早,我去看望曹老,他的夫人、著名京剧演员李玉茹说,老头子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昨晚回到招待所还特意给我写了一幅字,写的是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三天,曹老在长沙与全省文艺界人士座谈时说,他一生看了三个屈原,一个是郭老的《屈原》,一个是盛和煜的《山鬼》,这次又看了甘征文的《屈原在汨罗江畔》。甘征文写的平民式的屈原,老百姓看得懂,而且很有生活情趣,可以说,是汨罗这块水土滋养了屈原的诗情。

大约是一九九七年,湖南省举办首届龙舟节,组委会主任是副省长陈彬藩,他对我和陈亚先说,交给你们一个任务:配合龙舟节写一部关于屈原的电视剧,由省政府出资,湖南金峰公司拍摄。他同时提出要求,要写成像香港《屈原》那样的片子。我一听便说,不能那样写,一个是文艺作品最怕雷同;二是由湖南省举办世界龙舟节,应写屈原在汨罗的那一段生活。陈副省长没到过汨罗,我便将有关屈原在汨罗的各种故事和传说讲给他听,他一听来劲了,一拍桌子:“好,就这么定。”不久,一部由著名演员许还山主演的中英文双语字幕《魂归汨罗》的电视剧问世,在国内国外播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