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作者:黄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2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型群众汇演节目精彩纷呈 (资料图片)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梅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岳阳,这座历经2500年沉浮的历史名城,文化发展的脚步一直在前行。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持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和产业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文化花开满园春。40年来,朝气蓬勃的文化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文化滋养,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营造出直抵内心的幸福感。

惠民乐民——

多彩文化点亮群众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屈原管理区凤凰乡的文化广场上,伴着悠扬的音乐声,村里的妇女翩翩起舞,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自从建设了文化广场,这里的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曾经,这里宁静寂寥,几乎没有群众文艺活动,麻将、扑克、电视机构成了人们文化娱乐的主要内容。如今,这里日日热闹,群众笑声不断。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近年来,我市进一步丰富“一元周末剧场”“高雅艺术惠民演出”“书香岳阳”全民阅读活动等活动内容,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军营、进高墙“六进”活动,全面实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书画、送文化器材”的“五送”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美术馆”等“流动文化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市还成功举办了岳阳文化艺术节、湖南首届抬阁文化节、“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岳阳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形成品牌服务项目近百个,举办文化活动2万多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匠心打造——

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近年来,我市文艺创作氛围日益浓厚,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创作队伍,出了一批创作成果,“文艺岳家军” 饮誉全国。

我市文艺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佳作不断涌现。《情歌》《补票》《摸砣》《两份协议》等6个小戏连续5届获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花鼓小戏《两份协议》还应邀参加“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活动。在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上,我市获金奖11个、银奖12个、铜奖41个,特别是大型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获“田汉大奖”,代表湖南省晋京演出,2017年又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岳阳文学艺术奖举办三届评奖,共评出终身成就奖28个、特别贡献奖3个、文学艺术奖作品252个。花鼓戏《喜脉案》、巴陵戏《曹操与杨修》、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弃花翎》等500多个文艺作品、剧目获全国全省专业奖。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的文艺活动中,组织花鼓戏《铁面税官》、《大夫殉国》和巴陵戏《远在江湖》等在全市巡演,弘扬了正能量,传播了真善美。

创新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力显现

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构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坚持地上、地下保护并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了文化保护和管理力度。

2017年出台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澄清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家底。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670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870处,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2家,馆藏文物16282件,110处历史建筑实施挂牌保护,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岳阳文化坚持创造性传承、创新性保护、创意性发展,积极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全市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646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近300人。非遗阵地全面铺开,已成立了50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岳阳楼小学、临湘市第三完小、平江时丰中学被评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

文化发展,与经济同行;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如今,行走在岳阳市城乡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过上好日子的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携手加快共建“文化小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