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名城的文化是斑斓的。猜谜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丰富着巴陵古城的文化底蕴。
家住城西的肖植文在岳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谜语大王”,他从小喜欢猜谜语,上世纪90年代在一次次猜谜语活动中屡次猜中,从此更激发了他莫大的兴趣和创作谜语的激情。从市一中教师岗位退休后,他便一头扎在谜语里,至今原创谜语数千条。每到春节,他的原创谜语便频频出现在博物馆、岳阳楼景区等猜灯谜活动中。这些原创的灯谜中,不少是反映岳阳本土人文历史、风土人情。
肖植文感慨,自己虽然出生长沙,但在岳阳安家多年,早已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深厚感情,对谜语如痴如醉的他充满了创作激情。
肖植文在创作时,多为触景生情突发灵感,或者是与时俱进。“岳阳楼为什么会出名?那是因为有《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扬四海,楼以记出名,我就想到了打一个足球术语,就是‘一记长传’;见汽车倒进缺口,创作出由缺口倒入,即七笔字‘匣’;神户与仙居,其中有别称,4字科技新词,就是天宫二号。”聊起谜语,他总是滔滔不绝。
肖植文不仅是“岳阳灯谜大王”,还是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谜作发表在《中华谜艺》,该刊为学术委员会会刊,收藏于《中华灯谜年鉴》中。
见记者是《岳阳日报》的,他就《岳阳日报》部分栏目出了一些栏目谜:抛石砖引正传(专题)、连升三级陆放翁(旅游)、庙前有话说(广告)、百姓度日全聚焦(民生·关注)、淘宝路(网事)、60分钟一盘棋(时局)、“九·三”阅兵全关注(政情·聚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记忆·读书)、盛夏苦学(热读)。
肖植文对灯谜的喜爱可说是到痴迷的程度,他笑称自己,自从误入“谜途”,就一直“执谜不悔”。
本报记者 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