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穿越南极航线之十四——博物馆里的文明启示
作者:    来源:新浪文化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4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我们此次登上南极长城站,是从智利出发的。智利,这个狭长的南美国家,过去对我来说一直是充满了好奇。

  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每到一地,在博物馆里徜徉,真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2017年1月22日,我们此行在智利的最后一天,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麦哲伦博物馆里,看得我们久久,久久不想离去。那些展品引领着我们走向另一种文明,另一段历史,另一类文化,岂是丰富两个字所能概括得了!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国家博物馆,麦哲伦博物馆,同行对考古学,人类学颇有研究的汪大哥对智利的原住民更是有着极大的兴趣。

  和我们一起的还有从小就随父母到智利的关伟龙。小伙子虽然才高中刚毕业,可说起南美,智利的土著原住民,也是一口的专业数语。

  


  博物馆里当年的人与人

  


  博物馆里的一对

  


  博物馆里的手腿相连

  


  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

  关于南美,智利的少数民族,关伟龙写过这样一段文章:马普切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只可惜没有留下可解读的文字记录。没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来自何方,但他们有着与许多北半球文明类似的古老传说和信仰。

  马普切人的族名意为“土人”,传说一位女神用土创造了他们,所以直至今日他们还有造土偶求子的习俗,同样也有着“寸土不让”的领土意识。

  马普切人还有和中国类似的“太极图腾”,不过他们的“太极”是一条黑蛇和一条白蛇,传说只有两条蛇在天国不打架了(阴阳平衡了),天下就太平了。

  马普切王国是美洲大陆众多土著中唯一没有被欧洲殖民者灭国的。西班牙殖民者早在十六世纪中期就已经入侵智利和阿根廷,但马普切人持续抵抗三百年,连西班牙国王都感叹马普切人的战斗能力。

  欧洲人曾称马普切人为巴塔哥尼亚人,意为“大脚的人”。十九世纪末,马普切西部领土沦为德国租界,随后划归(卖给)智利,而东部领土最终和阿根廷统一,成为阿根廷的一个自治州。

  


  博物馆里的记录

  


  博物馆里形象

  


  博物馆里的艺术

  


  博物馆里的墙

  


  博物馆里的陶器

  


  博物馆里的脸

  智利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16世纪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

  渡阶段。其中,北部的乌鲁人、孔萨人和中部的阿劳坎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业,有的已能制造铜器和金银器;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等靠渔猎为生。

  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秘鲁以后,派他的伙伴阿尔马格罗于1535年侵入智利。因遭印第安人袭击,1538年逃回秘鲁。

  1540年,皮萨罗又派巴尔迪维亚再次侵入智利,陆续建立圣地亚哥、康塞昔西翁和瓦尔迪维亚等城镇,智利遂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此后,印第安人继续坚持战斗,其中间劳坎人长期控制着比奥比奥河门南的领土,智利初由秘鲁总督管辖。

  


  博物馆里的又一对

  


  博物馆里的形体

  


  博物馆里有脸部表情

  


  汪大哥和关伟龙在研究中

  1778年西班牙王室设置智利都督府和检审庭,作为智利的最高统治机构。殖民统治时期,智利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

  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大片土地,推行委托监护制,强迫印第安人从事农业劳动或采掘贵重金属。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搜刮财富,给当地人民造成严重灾难。智利人民曾在1651、1655、1723、1766、1780年多次举行起义。

  1810年9月18日,圣地亚哥的土生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权,成立独立政府。

  在拉美国家历史上,土生白人上层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阶级,既是殖民地社会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又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更是独立后拉美各共和国的统治阶级。

  土生白人是早期殖民者以及宗主国移民的后裔,是经过长时间的繁衍而形成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群体,成份有地主、神甫、中小军官和官吏、律师等。

  在殖民时期的美洲,土生白人一般被排斥于教会和国家的高级机构之外。虽然法律上土生白人和半岛人是平等的,但欧洲大佬们因为他们在饮食与音乐上的本土化而歧视他们,所有与宗主国相竞争的工商业活动(如纺织作坊、葡萄园、橄榄园、放贷等)也被禁止。

  


  博物馆里的局部和整体

  


  博物馆里的悲伤

  


  博物馆里的摆设

  


  博物馆里的记录

  


  博物馆里父女

  长期以来,土生白人因其政治上的从属地位、经济利益的扩张受到限制而对半岛人和宗主国心怀怨恨。再加上单一产品的海贸造成的通货膨胀及围绕其所展开的一系列社会黑暗,使得多数土生白人也认为,在利益的分配与享受上,他们跟印第安人有许多共同语言。

  十九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即是土生白人上层地主和知识分子。

  18世纪后期,西、葡日益衰弱,而拉美殖民地的经济却有所发展。土生白人要求成为拉丁美洲的主宰,新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欧洲启蒙运动、美国与法国的革命,都在拉丁美洲发生了影响。土生白人知识分子受到了革命哲学的熏陶,殖民地反抗西、葡统治的斗争不断高涨。

  1807年,西、葡两国参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英国又以反封锁控制了欧洲西海岸,西、葡与拉美殖民地的交通联系完全中断。这一客观形势,为拉美土生白人的独立运动造成了最好的时机。

  


  博物馆里的脸

  


  博物馆里陶罐

  


  博物馆里的鱼

  


  博物馆里的古人

  拉美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一次伟大实践,其波及地区之广、斗争之复杂艰巨、时间之长在殖民地革命史上是空前的。经过这次运动,除古巴、波多黎哥和圭亚那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的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出现了一系列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的政治地理布局。

  独立后各国政权一般转移到土生白人地主和军官手中,从而保留了大土地所有制,封建残余浓厚,社会发展迟滞,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半殖民地。

  智利独立后,政权为土生白人地主所掌握。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如取消贵族爵位,允许传布新教,发展公立学校,鼓励对外贸易等。引起地主阶级和天主教会不满。

  圣地亚哥博物馆里的这些文物,解读着我们对南美文明的好奇。也引诱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秘。

  


  博物馆里的是蛇吗

  


  博物馆里作品

  


  博物馆里的面容

  


  博物馆里的裸体

  


  博物馆里的文明

  


  博物馆里动物

  截止到2011年南美洲共有387489196人。广大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最多。其次是白人,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博物馆里有站的,有坐的,有趴的

  


  博物馆里的容器

  


  博物馆里的套件

  


  博物馆里的人和中国有关系吗

  南美洲的文化原以印第安人的文化为主,欧洲殖民者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后引进黑奴以补充劳力,使本区血统复杂。因西班牙及葡萄牙带来的拉丁文化长期居主导地位,故南美洲常被称拉丁美洲,但印第安文化并未消失,且融入非洲黑人文化,文化间彼此冲突与融合,形成合成文化,使南美洲的文化更加丰富。

  


  博物馆里的黑人

  


  博物馆里垢物件

  


  博物馆里夸张

  


  博物馆里的作品中

  


  博物馆里的艺术

  要说美洲,就不能不说印第安文化。博物馆里关于印第安文化的介绍是有实我的实物的,可惜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把这些实物和文字加以对照。

  现在有研究认为: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移来美洲的蒙古人种。大约2.5万年前,他们经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的岛屿登陆,然后逐渐南移,遍布于美洲大陆。在欧洲殖民考入侵之前,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息于美洲大陆,是开拓这一地区的先驱者和主人。

  共有三个著名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第一个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部,第二个主要在安第斯山脉的北部和南美的北部,第三个在墨西哥境内。

  印第安文明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及今一脉相承,尽管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后受到了无情的摧残,但是并无间断之处。印第安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印第安人创造了美洲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殖民者到来后,无力将之完全同化,而是在经过与之短暂的冲突之后,对其采取了妥协和调和的态度,一方面,保留了作为文明载体的印第安村社和印第安人,另一方面,与印第安人发生了种族和文化上的混血,而绚丽多姿的美洲大自然本来就是土著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因此,印第安文明虽遭到严重的摧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印第安文明遗产对美洲近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成为美洲文明的源泉。美洲一些国家的城市建筑明显有土著印第安人建筑的特色。

  印第安文明对美洲新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的再造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博物馆里的变形

  


  博物馆里的人

  


  博物馆里的艺术

  


  博物馆里的历史记载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加帝国王室成员双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对16、17世纪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关照视角,并始终保持着对这场新旧文明冲突的矛盾立场!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区!

  据最新考证,真正的印加文明范围辐射了南美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拉美部分地区都发现印加文明时期的遗迹!

  印加文明形成的基础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上述这一广大地区是美洲最早出现农业的地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沿海地区的居民已定居下来。到公元前2000年末,中安第斯山区已出现一系列古代文化中心。在公元前1000年中下期,发达的农业文化已经形成,奠定了印加文明的基础,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的最早形式。这标志文明开始形成。公元10世纪后半叶以后,中安第斯山区出现了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兼并的局面。导致了一些原有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前的各种文化基础!

  印加帝国的灭亡在1532年,最后一任印加帝国国王阿达华巴 ,被西班牙人殖民侵略者弗朗西斯克·皮泽洛杀害,结束了400年以上繁荣的帝国历史。

  今日印加帝国最著名的遗址为建在马丘峰和华伊纳峰之间的马丘比丘。

  


  博物馆里脚的变异

  


  博物馆里手的劳作

  


  博物馆里的怪物

  


  博物馆里的思想者

  


  博物馆里的“指挥家”

  阿兹特克人原属纳瓦语(Nahuatl)系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部落,后来因吸收、融合这个地区其他印第安优秀文化传统而迅速崛起。公元 11~12世纪间,从北部迁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岛上建造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án)城。

  1426年,阿兹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结成了“阿兹特克联盟”,由阿兹特克国王伊兹科亚特尔(Itzcóatl)任首领,势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继承人蒙特祖马一世(Moctezuma I)及其后的国王不断对外用兵,开疆拓土,至16世纪初,其疆域东西两面已抵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北与契契梅克为邻,南至今日之危地马拉,人口约300 万,发展到极盛时期。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利用印第安人内部矛盾,进攻阿兹特克国,蒙特苏马二世(Moctezuma II)在入侵者面前动摇不定,最后成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 年6月向人民劝降时被群众击伤而死。科尔特斯在所谓“悲惨之夜”侥幸逃命后,又于1521年卷土重来,阿兹特克人在新国王夸乌特莫克(Cuauhtémoc)率领下,与围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由于粮食和水源断绝,加之天花肆虐而失败。1521年8月,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阿兹特克人实行集权统治,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明显表现出阿兹特克社会已向阶级社会过渡。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

  阿兹特克人同与之结盟的部落结成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体。联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联盟割让土地和纳贡,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习俗,由自己的酋长管理。特诺奇蒂特兰城分为四大区,分属四大胞族。下面共分为20个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庙,享有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各氏族选出代表出席酋长会议。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军田,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以供国王、贵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会组织仍以被称作“卡尔普里”的氏族公社为基础,土地为氏族公有,分配给各家庭耕种。

  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础,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开始出现阶级划分,贵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构成社会的统治阶级。贵族拥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农、工和战技等专业教育,是军队的主体。最下层是奴隶,主要来自阿兹特克内部,少数来自外族的战俘。

  阿兹特克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Tequila)等,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饲养火鸡、鸭、狗等禽畜。阿兹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据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的索奇米尔科(Xochimilco)有1.5万条人工渠道, 至今仍存900条。全城有10余公里长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石槽从陆地引淡水入城。城内有神殿、王宫、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记载可以容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市场还大。

  天文历法方面,阿兹特克人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 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医学方面,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

  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

  


  博物馆里的大家庭

  


  博物馆里盘子上的历史

  


  博物馆里的画

  


  博物馆里的石雕

  在圣地亚哥麦哲伦博物馆里除了介绍了印第安文化以外,也介绍了南美的拉丁文化。

  在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下,西欧各种文化成分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被移植到拉美,并最终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主体。

  拉丁文化圈,又称为西方文化圈、天主教文化圈、罗马文化圈、欧美文化圈等。

  南美洲由于自近代以来被西方殖民时间较长,其文化多被欧洲殖民者所同化,有时也被看作拉丁文化圈的一部分。

  拉丁文化圈的主要特征为:民众多信奉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拉丁字母使用广泛,文化上多继承古罗马、古希腊文化。

  除了印第安文化,拉丁文化还有就是非洲黑人文化了。

  非洲黑人文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各民族在过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称“黑非洲”,返指撒哈拉中部以南的非洲。其居民主要是黑种人。著名学者基·泽博指出:“绝大部分学者都同意撒哈拉以南的民族在遗传上是基本一致的,只存在一个准黑人集团”。它包括苏丹人、班图人、科伊桑人、俾格米人,“以及各种不同的少数集团,如跟‘埃塞俄比亚人’近似的各种少数集团”。

  


  博物馆里的音乐家

  


  博物馆里的演奏

  


  博物馆里的大力士

  


  博物馆里的小人

  


  博物馆里的木乃伊

  


  博物馆里的木乃伊

  


  博物馆里的老夫老妻

  智利圣地亚哥的国家博物馆和麦哲伦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见证历史的文物,甚至木乃伊。其中一些雕刻和陶器让人看了既震撼又感慨。它们和我们在任何博物馆里看到的展品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的人的造型,陶器的绘画,在这里和在我们中国,在欧洲,在美国的博物馆里都有着极大的不同。文明的起源,文化的传承,吸吮这些精髓,乃人生之大美也。愿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

  明天,我要请朋友们的是一位外交家,诗人,周游世界的经历。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奥巴马喜欢的《地下铁道》获得普利策奖 将被拍成美剧
《地下铁道》还曾获得201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中文版刚刚由世纪文景出版。《地下铁道》的故事记录了十五六岁的女奴科拉通过一条实实在在的地下铁道,从佐治亚州种植园逃跑,追寻自由的旅程。在通向自由的旅途中,科拉辗转多地,从南卡罗莱纳州、北卡罗莱纳州到田纳西州再到印第安纳州,在有敬业精神的“铁路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少女科拉经历了一站又一站的逃亡旅途。
最火资讯
海内外学者漳州共话“闽南文化传承与城市建设”
“漳州高新区建设与闽南文化暨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9日在福建漳州落幕。来自马来西亚和福建省内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近150人参会,为漳州高新区建设发展与闽南文化交融建言献策。
首部马王堆文化旅游舞台剧《大汉伊人》“升级”献演
4月9日,湖南首部马王推文化旅游舞台剧《大汉伊人》2017“升级版”在长沙“大汉伊人剧场”首度献演。该剧由湖南大汉伊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以长沙汉代考古发掘成果为素材,通过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歌唱、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精心打造一台国内唯一的汉代宫廷视觉盛宴剧目。
2017青海贵德第十二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
为期3天的2017青海贵德第十二届黄河文化旅游节于4月8日隆重开幕。本届黄河旅游文化节主要围绕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主要活动还包括“拳力之颠”世界功夫争霸赛贵德站搏击比赛、招商引资洽谈、车展、书画展等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