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教育

中国孩子留学的难题:分数高,逆商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责任编辑:李璇

中国孩子留学,

差的不是分数?

孩子在彼岸觉得艰难,

问题可能出在父母。

现在出国越来越容易,但如何出好国,让孩子在彼岸不仅适应,还能生活的开心?今天提供几点思考。

放大困难,缩小憧憬

我发现一说到出国,大家往往想的特别好。但在美国待了30年,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别把国外想得太理想和太美好,要降低期望值。

读书不是旅游,好山好水,好人好事;相反,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压力,而国际竞争还更加残酷。比如,在美国大学教授一般不会因为你是外国学生母语不是英语而在你写作的时候予以分数关照。

所以一定要对即将去的地方,对那里的环境有一个了解。最好的方法,不是跟成功的留学生爸妈聊天,她们生活在国内,去短期访问和在当地生活是千差万别的;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在彼岸长期生活的人,听听那里的校园情况、毕业就业率情况,职场竞争,心里有数。

困难呢,需要放大放大再放大。因为去了美国,独立人格很重要,学会一切靠自己。没有人照顾你了,身边也没有亲人。有些困难会在寂寞的环境里,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说,困难要放大,不要期待立刻得到解决。

孩子首先需要度过几个月的适应,有的甚至要半年一年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小留学生。

中国孩子的一大问题是独立性。我常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什么国王啊,联合国的秘书长,都不如中国的独生子女权力大,全家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都先考虑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几个大人帮着孩子解决。

到了国外,孩子最大的麻烦是没有人这样对待他了。学校老师再好,但都喜欢独立成长的人。他们自己就是独立长大的,也鼓励他们的孩子独立成长,所以在美国大学很多美国学生都是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很苦很累的。

亲人呢,离着老远,还有时差。所以孩子在出国前,一定要学会独立,还要学习怎样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认同。社交能力、包容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谈判的能力……这些职场成年人需要的能力,都是孩子留学前需要培养具备的。

“你看人家孩子……”“你看人家爸妈!”

家长往往一看到孩子都快离家了,还什么都记不住,不会做,会急得说“你看人家孩子!”

很有意思。我们总听到家长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很少说别人的家长是怎么教育的,不去思考那个背后的原因。

我常问自己:你是亲爹,还是后爹?

亲爹优势是真爱,劣势是容易溺爱;后爹劣势是缺爱,优势是严爱。对孩子需要宽严有加,不能一味的满足。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会经常看到父母、祖父母帮孩子背着书包,喂他们吃东西,孩子被照顾的太好了,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还需要自己去争取。孩子到了国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受到挫折肯定感觉受不了:为什么世界这么残酷?

实际上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但父母给撑得伞太大了,孩子之前只见过下雨,没被淋过,到了彼岸被淋湿还要自己洗衣服,功课也来不及做,会觉得受不了。

我多年的好友、犹太妈妈沙拉有本畅销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她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呼吁有偿教育机制,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逐步成为亿万富翁。

犹太人对儿女的爱,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期投资。

所以,沙拉反对一味地超量满足孩子需求,反对当下的快乐教育,倡导“延迟满足教育法”,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我们常常说智商(IQ)和情商(EQ),其实“逆商”AdversityQuotient(AQ)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让孩子在延后的享受中,磨炼意志,砥砺对人生的期许,才可能变得更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竞争。

沙拉很注重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害羞,她会坚持鼓励孩子尝试,让他们自己去跟老师、售货员等等沟通。遇到挫折不要紧,孩子需要在沟通中培养胆量。

犹太人认为,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编织人脉的本领,人际关系可以奇迹般的发挥杠杆效应,实现超越个人能力多倍的成就,有助于孩子造富。

如果家长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孩子不用主动争取踏出舒适区,他还怎么成长?

在我看来,“逆商”教育来自逆向思维。它让父母的角色不断变化:有时狠、有时爱;有时像亲爹妈,有时像后爹妈。根据沙拉的观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要当亲爹妈,延迟满足孩子需要要当后爹妈。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会越早走上独立之路。溺爱是害,狠心是爱。

逆商高的人,爱恨交加,平衡有方,营养健康;逆商低的人,爱恨失衡,溺爱决堤,营养不良。

你看别人家孩子在彼岸过得精彩?不如看看别人家爸妈几岁开始学会放手。

作者简介:冯晞,零点研究集团高级副总裁,未来商习院院长,一名男孩的父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