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创客

开辟营商蓝海助力“双创”远航
作者:    来源:中国工商报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3日    责任编辑:高大智

如果把活跃于经济社会的创业者比作鱼群,那么营商环境恰似它们生活其中的生态水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从一泓清池发展为广阔蓝海,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释放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力。鱼水相依,休戚与共。改革大潮中,无数创业者如鱼得水、畅游商海。从三名创业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40年来营商环境的发展与变迁。

理念一变天地宽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这句流传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戏言,道出了当时社会对经商创业的偏见。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70年代末期,各地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仅10余万人,私营企业发展迟缓。

“就算是思想比较开明的温州人,当年也觉得做买卖不算体面的营生。”中国个体工商户“第一人”章华妹回忆说,“经商总是被人和‘投机倒把’联想在一起,创业者也自觉低人一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神州大地万象更新,大众观念悄然改变。章华妹发现,身边人渐渐摘下了“有色眼镜”,“市场搞活”“商品经济”成为流行词。

1979年3月,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向国务院提交了恢复个体登记的报告。第二年,章华妹便从工商干部手中领到了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成为市场经济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思想的变化迅速扩展到方方面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起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特区落地生根……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改革大潮释放着强国富民的愿景。

改革春风中,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恢复集贸市场,培育商品经济,维护市场秩序。微观经济的种子开始复苏。截至1991年底,全国已有个体工商户1416.8万户、私营企业10.8万户,从业人员2441.9万人。

40年过去,如今章华妹的儿子也成了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以前我领营业执照等了一年,现在手续齐全不到一周就能开店。”章华妹感叹说,“如果观念不变,就没有现在的营商环境。”

记者手记:最早一批“下海者”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多会提及“观念转了”“脑筋活了”。我国营商环境的形成,始于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改革开放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涓涓清流,最终汇聚成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水域”。

破除障碍筑坦途

回首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方兴未艾。那是扔掉“铁饭碗”的年代,潘石屹、俞敏洪等日后的业界巨头告别机关高校,投入充满未知的商海;那是“中国硅谷”的年代,从中关村大街走出了柳传志的“联想”、冯军的“爱国者”;那是“上网冲浪”的年代,马云的“淘宝”、刘强东的“京东”在不断升级的网速中孕育……

新世纪以来,紧跟“商海传奇”的脚步,“草根创业”开始兴起。2010年前后,就读于南京工业大学的王畅和几名同学各自运用所学专业特长,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创办了南京之为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主打绿色健康食品。

“启动资金、经营场所、验资报告……只有直面创业中的一堆难题,才能切身感受创业者对环境支持、政策鼓励的渴求。”王畅说。

体制机制不简,烦苛冗令不除,一道道“弹簧门”“玻璃门”就将阻碍在创业者面前。

2014年3月启动的商事制度改革,为营商环境注入了新活力。各地政府纷纷以改革为发力点,清理优化审批事项,大幅精简涉企证照,一连串改革政策“组合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

在天津滨海新区,简政放权后109个审批专用章被封存,由1枚公章取而代之;在上海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正在探索推进,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得到清理;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办事窗口铺开,企业创办时间大幅缩短……

“弹簧门”“玻璃门”一旦打破,市场主体随之“井喷”。据统计,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年的新登记企业总量相当于2006年至2013年8年间新登记企业的总和。2018年3月,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达到标志性高点,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达74.09户。

现在已是一家科技公司执行董事的王畅回忆说:“改革的理念在于破旧立新、不断探索,这正是创业思维的真髓。作为创业者,生活在改革的时代是幸运的。”

记者手记:对微观市场的行政审批过多、行政干预过多,是过去造成我国经济活力不足、创新缺乏动力的重要原因。优化营商环境,就要从制约百姓投资兴企的第一道门槛改起,在改革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为创业者松绑,为企业减负。

开放包容筑梦想

乌克兰夫妇萨沙(Sasha)和米拉(Miro)已经在北京生活了9年。当米拉决定开办一家自己的健身工作室时,家人和朋友纷纷列举了道听途说来的各种困难,让她心里很是没底。

最终结果出乎意料。“我们按照网上查的地址,带着护照等必要材料来到企业开办大厅打听消息。结果工作人员指导我们现场填报申请材料,两天后就领到了营业执照,效率实在太高了!”萨沙感叹道。

萨沙和米拉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在北京生活的几年,正是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改革红利惠及中外投资创业者的时期。

5年来,我国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后削减了65%的对外投资限制性措施,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同时依法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视同仁为中外企业及创业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营商便利度排在全球第78位,比2013年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比2016年提升34位,较2013年提升65位。

开放包容、便利公平的营商环境,对外资企业及创业者产生了吸引力。外商投资企业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4.5万户,同比增长97.4%。

现在,米拉创办的飞腾乐吧(Fit Lab)休闲健身工作室已拥有40多名会员,每天沉浸在事业中,令她倍感幸福。用她的话讲:“这里实现了我的中国梦!”

记者手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曾经仰望世界。40年后的今天,开放便利、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中外企业及创业者共享机遇、互利共赢,也使中国登上世界舞台时有了更多底气,为推动全球包容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