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我看岳阳新变化

我眼里的山村充满了希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1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讲述人:平江县三里村扶贫干部 余鑫雄

寒冬的清晨,草木慢慢变得枯黄。走在乡间干净整洁的道路上,金黄的阳光透过朦胧的薄雾洒在我的脸上,在凛冽中透着温暖。平江县梅仙镇三里村这个两千多人的村子,也开始忙碌起来。

贫困户戴痴仁早早地吃完早餐,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匆忙赶上山去了。“今天主要做什么?”作为梅仙镇派驻在三里村的扶贫干部,我与工作队的所有人一样,跟他们都很熟络,“今天的事情是给新栽种的猕猴桃施放生态肥。”他的眼中带着兴奋又有点羞涩。他是在山上工作队引进的峰岭菁华果园务工,因为身体不太好,只能做这些强度轻的农活,这样他一天有120元收入。像戴痴仁这样经常去果园务工挣收入的人还有很多。

以前的戴痴仁可不是这样的,自从老婆离家出走后,长期酗酒,不愿出门做事。依稀记得我和扶贫工作队的谭力第一次去他家时,已是上午10点了,他还睡在凌乱的房间没起床。


当我们向他描绘美好的未来时,他“嗯嗯啊啊”的和我们打着马虎眼,一脸的不相信。“那果园能有什么气候,我才不去那里做事呢。你们要是真扶贫的,就给我几百块钱,我娃下个月的生活费还没着落呢。”

老戴的儿子在团山中学读八年级,80岁的老母亲常年疾病缠身。精准扶贫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深知像戴痴仁这样的家庭,如果不彻底改变他的思想,提高他的积极性,是永远也扶不起来的。第一次就这样无功而返。

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他拒绝了易地搬迁的建议,拒绝了危房改造的方案,拒绝了健康扶贫免费体检的机会,拒绝了成为生态环保员的工作机会……一次次的拒绝我们没有放弃,我们相信坚冰也总有融化的时候。

不久,当6000亩的果园土地流转全部到位,36公里新修的耕作路一条条横亘在眼前,10个蓄水池、40000米的滴水灌溉系统铺满一个个山头,流转了土地的村民收到第一笔流转金,在果园务工的人拿到了第一笔劳务工资时,戴痴仁的心里也变得跃跃欲试了。

一次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他,老戴拉着我悄悄地说:“余主任,你看我体力也不强,也没什么技术,麻烦你帮我问问果园里有适合我做的事情吗?”在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下,他终于跨出了第一步。他在果园做的第一份事,是帮忙整理从岳阳运输回来的猕猴桃苗子。就这样,他一步一步迈上了劳动脱贫的道路,目光也不再呆滞,常常满含希望看向那片充满生机的山头。

以前的三里村也不是这样的。这里地处偏僻,人均水田只有0.4亩,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危房多、残疾人多、孤寡老人多、大病重病人多,村民们生活困难,更别提什么集体经济收入了。“现在可不同了,光伏发电站能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果园能提供大量的劳动机会,在外务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我和支书王杏发边走边聊,自来水也通水了,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四级污水处理系统,喝的水变好了,生存环境提升了,以后疾病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因病致贫的情况会少很多。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地,大大改善了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

从挖机隆隆作响的果园,到人来人往的村民服务中心,一路走来,公墓山建设工地、学校升级改造工地、易地搬迁安置点工地、道路拓宽工地,一个个工人,一位位村民,一名名党员,目光中都带着兴奋和激动,都能看到美好的未来。我和扶贫工作队员的眼中,也都充满了希望。

记者 李亦恩 采访整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