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我看岳阳新变化

母亲三迁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3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宏伟 摄

母亲生在岳阳,长在岳阳,老了还在岳阳。她的脚步没有走出方圆百里,却见证了岳阳的沧桑巨变。

母亲今年八十有三,祖祖辈辈在岳阳西门剪刀池种菜园。母亲生而不幸,出生时家中一贫如洗,外婆没有办法,要把母亲送人,是大舅妈苦苦哀求留下了她。从此,母亲喊舅娘叫“嫂娘”,两人相依为命,终于熬过了漫长的岁月,迎来了共和国第一轮初升的太阳。此时的母亲正值豆蔻年华,长得亭亭玉立。正当母亲和嫂娘筹划重建家园时,传来政府要在剪刀池建工厂,菜农要搬迁的消息。接着,工作队进了村,走村串户了解村民们的看法,宣传建厂的意义、搬迁的政策。这对不是母女而胜过母女的姑嫂,坐在火塘边促膝相谈。嫂娘说:“我倆都是从兵荒马乱里过来的人,吃了多少苦啊!现在有了共产党,有了人民政府,一日三餐能吃上热茶饭,晚上能睡个安稳觉,我真的知足了!”母亲记住了嫂娘的话。

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剪刀池的废墟上,岳阳第一家大型军工厂拔地而起。最初叫211工厂,后来改为3517工厂。凡在这里工作的人,感到格外的自豪。而母亲也与嫂娘洒泪而别,随外公外婆搬迁到岳阳楼前西门街。母亲笑着说:“我们成了滕太守的邻居啦!”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八百里洞庭,沉寂了多年的岳阳楼喧腾起来。我们家这里变成了黄金地段,多少人垂涎三尺,母亲不为所动。后来,这里划入了岳阳楼景区的建设范围之内,母亲和她的邻居们毫不犹豫地举家搬迁。每当母亲从景区走过,总是流连忘返。

说来也巧,这年恰好父亲所在的3517厂分配福利房。父亲分到了一套,房子就在离剪刀池不远的马路边。母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生命的起点。福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母亲生而有幸,搭上了福利房的末班车。

岁月在弹指之间过去,变化在不经意中发生。在这里,母亲当了奶奶;在这里,母亲做了外婆;在这里,母亲陪伴父亲走完人生最温馨的时光。又几乎是一夜之间,从东向西的枫桥湖路与由南朝北的汴河园路,如同两股奔腾的激流向剪刀池涌来。母亲和邻居们满怀欣喜地看到这气势恢宏的景象,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心情非常激动。他们异口同声一个字:“拆!”

金秋十月的一个清晨,母亲告别了剪刀池,踏上了她的第三次搬迁历程。对她来说,每一次搬迁,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情感的升华。

如今,走上岳阳街头,只见繁华的街市,宁静的社区,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忙忙的脚步,偶尔传来几声土得掉渣的老岳阳话,“咦是碰到了造路神,搞坨数不清,岳阳人不认得岳阳哒!”这久违了的乡音,又在悄然兴起……

这就是我今天的家,我的岳阳。

(作者系岳阳楼区居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