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王 金 见习记者 刘神尊)“搭帮搭上了产业致富这趟车,去年劳务工资收入达14038元,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和入股分红 收入6880元。”岳阳县筻口镇和平村贫困户陈晓杰日前告诉记者,去年在菁华果业收入总共有2万多元,年底已申请脱贫。
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去年来,岳阳县把发展产业作为减贫工作的重要抓手,由县委统战部牵头,整合农业、金融、扶贫等部门力量,推进“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组织100家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结对帮扶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10000名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养。并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434万元,整合涉农资金8921万元,让贫困户在发展生产上“三不愁”:不愁资金、不愁项目、不愁销路。
该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项目等带动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分红、订单包销等形式与贫困户对接,带动近80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该县配套出台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等奖补政策,各乡镇、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奖补措施。如毛田镇珠港村,对发展种养产业的贫困户,根据产业规模可获得50%的补助资金,年终按协议内容经镇、村验收后,还可获1000元-3000元奖励资金;并对有务工固定月收入的贫困户,按月工资的10%实行奖补。奖补方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目前,该县发展红薯、香菇、水果、冬枣、稻虾等特色种养3.1万余亩,带动3250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可年增收4870元。
该县还借力网络销售平台,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出“深闺”。新墙的葡萄、筻口的黄桃、步仙的香菇、柏祥的栀子花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成为淘宝网上的“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