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时光故事】追寻巴陵足迹 感受沧桑巨变
作者:刘神尊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9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从昔日小镇成长为湖南第二大经济体,岳阳已经是湘北名城。这是记者航拍城区一角。 范向辉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神尊

本版图片由范向辉、彭宏伟、杨一九提供

平地一声雷,改革劲风吹。35年前一个令人振奋的夏天,经国务院批准,岳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同时恢复岳阳县。岳阳市辖岳阳县、南区、北区、郊区及君山、建新农场。自此,千年古城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岳阳建市不仅是行政区域名称的改变,更开启了岳阳城市化、现代化的大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向南不忘北。每个人心中都铭记一个时代,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承载着每个人的记忆与梦想。

多少人青春热血的奉献、无私无畏的努力、任劳任怨的苦干,才造就了今天岳阳的发展和辉煌。当年岳阳建市时期的亲历者,今朝已多是白发苍苍。时任南区区委书记高碧云,时任地委秘书长熊楚剑,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石麟等三位老人,对当年岳阳市建市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一段段故事历历在目。

岳阳近代发展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行政建制的变动。第一次重要变动在1964年,岳阳从湘潭专区划出单独成立专区,同年8月1日,岳阳地委、行政公署挂牌办公。第二次是1983年岳阳建市,升格为省辖市。第三次则为1986年岳阳市、岳阳地区合并。

1964年:成立岳阳专区

1964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陪同下,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车站停留,此时,车窗外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进入主席的视线。

毛泽东问及岳阳楼的情况,并挥笔书写了杜甫的著名诗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完,毛泽东又询问张平化:“岳阳现在归哪里管?”

张平化答:“归您的老家湘潭专区管。”

毛泽东接着说:“湘潭专区太大了,应该适当划小。”

同年7月,按照毛主席指示,国务院批准将湘潭专区分为湘潭、岳阳两个专区,分设专员公署。岳阳专区辖岳阳、湘阴、平江、临湘、华容五县,五个国营农场,200个公社,2383个大队,29408个生产队,457万亩耕地。经省委批准,中共岳阳地委由15名同志组成。

7月23日,中共岳阳地委召开第一次常委会议,主要研究分设岳阳专区后的工作及领导人分工问题。会议还对地委各部、专署机关的人选及搬家等事宜作了研究。岳阳地委机关设岳阳城关镇,8月1日正式开始办公。

岳阳专区成立后,存在着“财政经济困难、发展落后、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当时,地方财政困难,农民负担重,不但要上缴农业税,还要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当时,整个岳阳地区就只有两趟客运车辆,一趟从岳阳到平江,一趟从湘阴到平江。很多地方都没开通公路,能通汽车的只有岳阳到平江、平江到湘阴、湘阴到长沙三条土路。那个时候,干部下乡开一个会,步行100多里路是经常的事。

1983年:升格省辖市

岳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市的?首先是为顺应世界城市化的潮流。当时岳阳的城市化率不仅远落后于欧美、亚非国家,也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其他城市,所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非常必要。其次,当时岳阳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落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有赖于建市来加强。

1981年,一位在中央党校工作的岳阳籍老乡回到家乡,就城市的脏乱差,痛心疾首写下《岳阳调查见闻》,并作为内参发表在中央党校编印的《情况反映》第159期上。

同年12月25日,时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看到该篇文章后,作出重要批示:“请省委专门讨论一次岳阳市的工作,并进而讨论一次全省中小城市工作,力争这方面的工作明年有一个进展。”

12月29日,毛致用在收件后又批示:万达同志,请地委告市委,把岳阳市的情况准备一下,春节前省委常委专门讨论一次岳阳市的工作。

1982年1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岳阳市政府打电话,传达胡耀邦的重要批示。次日,市长办公会议专门学习和讨论了胡耀邦的批示,决定在全市立即开展城市整顿工作。由于各级领导干部态度坚决,全市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较好地改变了岳阳市社会治安、市场管理、城市卫生状况和服务态度不好的局面。

批示下来后,当时的岳阳市委(县级市)与地委连夜学习精神,并研究如何改变城市面貌、抓好爱国卫生和社会管理。相关领导都觉得建市势在必行,因为地委主抓农村工作,而当时城市化建设浪潮风起云涌,岳阳要跟上潮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就必须建市。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岳阳地区行政公署,岳阳市改为省辖市,辖汨罗、平江、华容、临湘四县,湘阴县划归长沙市管辖。文件尚未执行,7月13日,国务院再次批复:恢复岳阳地区,将长沙市管辖的湘阴县和岳阳市管辖的临湘、平江、汨罗、华容县划归岳阳地区。8月19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地市合并调整行政区划的通知》明确:岳阳市改为省辖市。辖岳阳县、南区、北区、郊区及君山、建新农场。8月27日,省委通过岳阳市领导班子配备方案。9月,根据中央、省委的指示精神,岳阳地级机关率先铺开机构改革,压缩党政机构,撤销重复设置机构,合并业务相近机构,部分经济行政机构改为经济实体。此次改革,把全力推进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主要内容,吸引了一批年富力强、文化层次较高的干部进领导班子。

1986年:地市合并

1983年岳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后,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已势如破竹、全面掀起。但是,多年来“左”的传统观念,仍然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全市改革开放事业的进展。面对既顺畅又严峻的现实,年轻的岳阳市委和岳阳地委,深感任重道远,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富民强市的唯一法宝,大刀阔斧地领导了机构改革、整党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3至1986年,岳阳市、岳阳地区分设,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而所属各县从1985年起实行“定额上缴,递增包干”,市本级实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

1986年1月25日,岳阳地委召开议军会议,重点研究各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试点工作。会后,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制定了交接实施方案。3月11日,湘阴县在全省第一个举行了交接仪式。17日,广州军区在华容县召开改归建制现场会。至3月底,各县、区人武部改归建制移交工作全部结束。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湘阴、汨罗、平江五县划归岳阳市管辖。

1986年5 月,时任市委书记储波在地市合并后的第一次县、 区、场党委书记会上的讲话,针对当时人们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信心不足的情况,开篇就讲,“要统一对改革的认识,坚持改革,坚持搞活。”强调,“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坚定了大家对改革的信心。在经济发展的思路上,市委系统地提出了建设“开发型、开放型,外向型”经济,扩大城市“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设想,并且提出了“站在岳阳看岳阳, 跳出岳阳看岳阳”的辩证思维,组织赴沿海、沿江城市考察,反复援引先进地区相同层次城市的信息资料与岳阳的现状作对比,激发了全市领导干部投身改革开放、加快岳阳发展的紧迫感。

35年风雨如磐,沧桑巨变,从板壁青瓦到高楼大厦。如今当人们再次低头俯瞰巴陵大地时,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当人们抬头再次仰望岳阳天空时,天空一片蔚蓝,晴空万里。

站在新的起点,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远眺未来,一个更加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城市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