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创客

从王晓峰到张旭豪,企业创始人出局为何成为常态?
作者:    来源:百家号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1日    责任编辑:高大智

曾几何时,创始人出局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惯例,特别是在资本介入之后,管理层被重组,创始人们很难能保住其职位,出局已经成为了必然。从此前的去哪儿到快的,从摩拜到饿了么等等,创始人被出局后,企业立马进行了重组,美其名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其实不过是背后资本的一种操作手段罢了。


美团收购摩拜之后,王晓峰黯然出局;口碑合并饿了么之后,张旭豪这个最风光的80后创始人也只能选择离开,自此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光大道。而对于他们来说,多年的创业就是希望看到自己创立的企业能够走得越来越远,即便是自己中途离开,或许内心也是颇为骄傲的,只是遗憾的是没有能跟着自己创立的企业走到最后。


从大众创业到资本寒冬,资本市场决定创业市场的走向


互联网的崛起促使了一大批优秀企业的诞生,其中阿里、腾讯、百度、美团、滴滴等都是颇具实力的业内企业。然而创业又是如此的艰难,即便是你有着很强的技术产品,有着不错的营销渠道,但是创业初期总需要资金的支持,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就很有必要了。尤其是如今的市场,竞争企业们经过了多轮烧钱大战,让初创企业看到了烧钱可以快速扩大市场的操作,为了与竞争对手比拼,于是便盲目的进行扩张,提升企业负债率,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自从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起来之后,业内也是十分提倡大众创业,可惜的是创业成功者十不存一,超过99.9%的创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困境,最终倒闭的数不胜数。就拿共享单车来看,除了ofo、摩拜,几乎其他的企业都倒闭了,或者被其他企业收购,或者干脆直接下线消失,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链断裂后难以融到资金。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完全是资本市场在“控制”的。他们看好你的公司才会给你投钱,而一旦市场缺乏盈利能力,他们就会选择迅速出局,以避免损失。从之前的朱啸虎提到的3个月内共享单车行业结束竞争,就是想让ofo和摩拜进行合并,自己提前退场。而现在来看,其当初选择出局也算是很明智的选择,如果拖到现在相信很难找到接盘侠。


当然了,如今的互联网企业想要上市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股市暴跌,想通过其来融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加之监管收紧,资本寒冬已经来临。因此,资本出手的时候更加谨慎,创业企业的生存环境就更加艰苦了。


巨头企业瓜分市场,初创者面临艰难抉择


如今的互联网市场几乎可以说是大企业占据了十分主动的地位,他们不仅在积极运作自身企业的业务,同时还积极进入到投资领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投资,以获得市场优势,同时获得高额的回报率。再加上其早前就经历过资本市场的各种陷阱,对于该行业很是了解,投资创业企业就很有一手了。


比如外卖行业,阿里手里有口碑、饿了么,之后饿了么又收购了百度外卖;而美团之后也是进入外卖市场,并收购了大众点评,成为行业巨头;滴滴此前也进入了外卖市场,只是还在运作升级中,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可以说,从之前的网约车,到后来的共享单车、外卖以及新零售等领域中,都能在那些创业企业背后看到巨头们的影子,阿里、腾讯们站台支持不同的企业,最后再通过资本的力量将这些业务做大、做强,只不过阿里喜欢将这些企业纳入自己麾下,而腾讯喜欢资本操作,很少会涉及到企业管理层面。


因此,如果有好的风口,或者说是前景比较好的企业,巨头们基本上都会入局,选择有潜力的企业为其站台,这个时候创业者就需要进行选择。一个不错的投资者,将会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巨头投资企业后就会要求掌握主动权,待企业做大之后利用手中的权利清除创始团队成员,进一步掌控公司。


为何创始人出局成为常态?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对于公司的状态是最为了解的,能把企业做起来足见其有很强的执行力,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从一项决策的制定到落地,中间的流程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可是企业进入资本控制阶段后,他们不希望企业被一个人掌控,而是希望企业能以新的运作模式来发展,稀释创始人在公司的地位对于其后来进一步控制公司是很有利的。


无论是企业之间的合并还是被收购,都存在较为强势的一方,比如美团收购摩拜的时候王兴是强势的一方,口碑合并饿了么的时候阿里是强势的一方,这就注定了弱势一方的出局已经成为了必然。随着行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企业之间必然是处于相对竞争更为激烈的状态,在企业进行决策的时候就要果断、快速、准确,创始人在一个阶段内可以经营好公司并不代表其在之后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管理好公司,因此,“择贤而仕”也是一种策略。


笔者认为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出局更为常见,当然对于他们本人来说即便是出局也算是很成功了,毕竟这次的创业在他出局的当下看上去是很成功的,之后再去享受人生,或者开启新的创业也都有了资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