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正达公葛椿年老将军暨夫人葛母陈湘如娭毑传略并赞
作者:葛大德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0日    责任编辑:李玮哲

  正达公原名正大,别名椿年。民国三年甲寅二十日生。出生于北京或是家乡岳阳,已难查考。正达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档案中,出生为`1916年,误,应为1914年。以宗谱为准。正达公父亲方洁毓卿公,业儒,从军,少校科员。正达公母亲刘老太君,贤淑仁慈。祖父为芝岩公,留学日本,攻读法律,辛亥革命功臣,曾任民国县长、军法处长等职。八年抗战,功勋卓著。

  正达公故里为岳阳县七区蓝桥村新老葛家,即今岳阳市经开区西塘镇新老村。近年,新老村并入南邻守营村。守营、新老,据传为古战场,为三国蜀大将关羽率军守营之地。吴大将陆逊亦曾行军此地。原新老村,即老屋葛家和新葛家等屋场的集合地名。守营、新老,地灵人杰。我们葛家,自请代以来,代出名将、通儒,少将、中将、上将,一共至少八位。民国时大修岳阳楼,以中将葛豪耀亭公为首。详见《岳阳市志》、《湖南省志》、《岳阳古今军事纪实》、《湖南抗战画史》等典籍。

  正达公自幼受湖湘文化的影响,熟诵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忧后忧,心怀天下,读书报国,投笔从戎,文韬武略,精医博学,博爱仁心,德高望重,谦虚谨慎,谦让同仁,淡泊名利。

  1928年以前,少年正达在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家乡岳阳县立高小毕业。1929年初至1931年底,在武昌艺专附属初中毕业。1933年17岁时,与中大附中高中学生、长沙籍的爱国青年陈湘如结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青年正达曾在当时就读的武昌艺专附中参加学生抗日救国及示威游行活动。1933年在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参加反对当局停办平大高中及各学院的护校活动。1935年在北平朝阳学院参加学生救国会。时势造英雄。青年时期,正达公已崭露头角。社会关系,对他也有良好影响。他舅父刘缉生先生,信佛教,长期在西藏驻京办事处工作。少年正达,在舅父家长大,受佛教思想影响很大。1937年2月至9月,正达公在湖北省地政局任办事员。在贤妻、中共地下党员陈湘儒君的影响下,经中共岳阳地下组织负责人彭援华等同志介绍,夫妻俩投奔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再转至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五期学习。抗俪双双,自动入伍。正达公编入十大队,湘如君编入三大队九队。他们秘密去延安,多为徒步跋涉,走了大半年才到达。在抗大学习四个月,转入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十五期就读。1942年2月,均于医大毕业,成绩优异,又同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实习,转为住院部医生。1945年至46年,又同调新四旅卫生部。正达公由主治军医升任医务主任兼野战医院医务主任。1949年,正达公调任六军第十七师卫生部副部长。十七师是由新四旅扩建改编而成的。1949年11月至1950年,正达公任十七师卫生部副部长,并兼任新疆军区医院首任院长。直至1958年8月,长达八年。

  正达公身居高位,高风亮节,不搞特殊,不争待遇。1955年全军授衔,正达公被评为上校。但他谦让同仁,将衔位让给了他的战友、政委。该同志是红军干部。正达公甘愿自降一级,只领了中校衔。此事,正达公从不告诉子女,是他夫人湘如君后来告诉孩子们的。1986年正达公70岁(实为72岁)离休,正军级。夫人陈湘如君1976年60岁(实为62岁)离休,副军级。这是后话。二老和蔼可亲,对下级干部、战士以及家里的保姆,都一视同仁。

  1958年9月至1974年12月,正达公调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任副所长。1968年11月至1971年9月,在贺兰山五七劳动学校劳动。大批党政军高干,均受到文革极左路线的迫害。正达公忠诚于党,任劳任怨。

  1969年秋,正达公与夫人湘如君带长孙葛戎南下广州疗养,途经家乡岳阳,特回乡看望乡亲。我有幸见到了二老。并向年伯汇报,我将当时初中毕业,因故失学,回乡务农,坚持自学文学和医学,直读到大学教材的实况,向年伯讲了,受到了年伯的嘉勉。

  1971年9月至1973年5月,年伯与伯母双调贵阳医学院(贵州)。年伯任军代表、革委会主人、贵阳医学院院长。伯母任副院长,双剑合璧。年伯、伯母,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有关指示,在文革中保护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出生于上层家庭的教授、科研工作者与医护人员。前些年,贵阳医学院当时健在的老人,大都对老院长正达公与夫人感恩戴德,有口皆碑。

  1973年5月,年伯与伯母又调回北京。年伯任原单位医科院院务部副部长。1978年9月至1983年7月,荣升医科院院务部政委,直至1986年7月离休。正达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1951年在新疆军区医院被评定为一等二级。他精通儿科,任儿科主任多年。又兼擅外科,内外同治。正达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救死扶伤,劳苦功高,多次受奖。

  正达公与夫人陈湘如君,青少年时期在武昌曾同过学。在延安抗大与中国医科大学,又同学多年。青梅竹马,伉俪情深,白头偕老,革命伴侣,志同道合,百年家国,青史留芳。

  湘如君解放后的学习、工作简历,补述如下:

  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在新疆军区医院附校任副校长,1951年9月至195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院联办的进修班学习。1957年9月至1958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上海)进修,1958年10月至1960年12月,在解放军309医院(北京)任儿科副主任,1961年1月至1971年8月,在海军总医院任儿科副主任。1971年9月至1973年5月,与丈夫正达公同调贵阳医学院(见前)。

  湘如君出生于长沙的一个官宦家庭。他母亲在生她后不久去世。她自幼爱读陈独秀教授等革命家的著作、期刊,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12岁时,小学毕业后,父亲逝世。小湘如被寄养在武汉的姑母家。青年时期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婚后相夫,教育子女,慈母风范,美德长昭。

  正达公逝世于2015年1月16日。享年101岁;湘如娭毑生于1914年2月,逝世于2007年5月17日,享年93岁。二老灵灰合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二老生前共生子女五人:

  长女葛权,生于岳阳。在核工业部工作,职务及工作保密。次女诺曼,生于延安,在北京市保密局工作,处长。长子双拾,1946年10月10日生于延安,后改名双实,在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支行工作,任投资科长。长媳周乐平,国家专利局财务处长。次子葛延松,生于新疆,太平洋保险公司所属北京某商会副秘书长。小女小玖,生于新疆,首钢大学讲师,教机电、轧钢。

  我堂伯正达公与伯母陈湘如娭毑均已作古了。敬撰《传略》,以示缅怀。疏漏及笔误之处,一定很多。敬请姊兄弟妹及家乡父老乡亲与解放军总后档案馆有关领导、师友暨我葛氏族长、诸贤教正,不胜感谢;敬附《传赞》五、七律四首如后,敬请年伯,伯母在天之灵赐鉴教正。

  葛洪公47代孙 道安公8代孙

  志成公之子 大德 敬撰于岳阳市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正达公葛椿年老将军暨夫人葛母陈湘如娭毑传略并赞
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在新疆军区医院附校任副校长,1951年9月至195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院联办的进修班学习。1971年9月至1973年5月,年伯与伯母双调贵阳医学院(贵州)。
最火资讯
从“妖气”到“伏妖”,徐克失去革命性了吗?
总体上来说,《蝶变》超出了过去武侠叙事中强调的“功名”与“复仇”的逻辑,通过美好女性形象的消逝反过来凸显暴力政治的可怕,并以一个具有高超智慧的江湖知识人方红叶的视角俯瞰整个杀戮的江湖,展开属于他自己的叙事。基于这样的性情呈现逻辑,相比起张彻,徐克电影中时刻彰显的与其说是暴力的崇高与壮美,不如说是对男性身体所承载的暴力机制本身的批判。在徐克这里,除了女性角色通常承担核心叙事功能之外,“女性”本身也成为了电影试图彰显和探讨的美学品质。
对越还击战越军参战的是地方部队和民军吗?
除步兵师外,尚有生产师训练师和岛屿守备师,没有地方师这一说法.地方部队最高建制级别为省军事部下辖的独立团,县有独立营。20-50公里纵深范围内,为机动主力部队---步兵师,其任务是紧急驰援一线并实施机动防御和进攻作战。
日久弥新的感动
总之,这句话以其特殊的形式和内涵深深打动了,以其异常华丽的色彩和哲理深度永远烙在了我心里,成了我人生接受的第一个“哲理”,第一句“名言”。1978年春节,我初中到了最后一学期,在我看来也是我人生求知途中的最后一站。在乡下,大人和孩子间平时交流其实很少,在我印象中,这是父亲第一次找我聊天,时间是这年春节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就开学了,我要去读初中的最后一学期书——可能也是我一生的最后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