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之后放弃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养羊,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但蓝俊仑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认为家乡的黑山羊要是养的好会是很大的商机。于是他毅然回乡创业,并要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蓝俊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大瑶山,做了一个跟自己年龄与资历看起来完全不匹配的行当羊倌。他的事业宣告正式起步:350平方米的木制羊圈,大大小小380多只山羊。有七八只怀孕的母羊这几天都要生羊羔,每只小羊羔价值上千元。
他的羊圈在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村离新圩足有两三公里路的大山下,这里依山傍水,是天赐的山羊好牧场。他的创业起步高,得益于他从小就有创业的眼光。
蓝俊仑小时候就有“靠山吃山”的想法。读小学的时候他听说马山黑山羊很出名,就想自己的家乡在大石山里,生态保护得好,植被葱茏繁茂,若是养山羊,估计不比马山差。蓝俊仑一家子善良、乐于助人,在远近都是出了名的。
蓝俊仑上大学那年,建议父母开始养羊,父母犯愁了:上大学要钱,家里积蓄没有多少。但想法一讲出来,邻里乡亲们就纷纷伸出援手,做羊圈,他们帮出工,工钱不要还回家吃自家的饭。
2012年年初,村民蓝日强扛上自家工具,到工地上搭羊圈,一干就是40多天,不要一分钱报酬。陆彩光帮搭羊圈木桩,在工地上一干就是60多天,风风雨雨中不离不弃,直到羊圈做好才离去。
蒙福贵这个50出头的汉子,从蓝俊仑家人到忻城县买羊种起就主动做参谋,帮着为山羊防病出主意,从不伸手要报酬。创业之初,缺少资金是个问题。更何况还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可是蓝俊仑将创业想法跟同学们一说,立即得到一位热心人相助,这位同学的父母慷慨解囊,借给蓝俊仑7万元,不要一分钱利息。
创业有了一定成就后,蓝俊仑父母也想到要帮助乡亲一起致富。排红村拉省庄村民韦绍利找上门,说自己想养羊创收,但要买羊种自己付不出钱。蓝俊仑父母就将整窝共80只羊送给蒙绍利养殖,如今蒙绍利已经产出约一倍的山羊,并还上了欠蓝俊仑父母的钱。
大学毕业的蓝俊仑正式接手山羊养殖场。他要带动更多的乡亲通过养羊来改变贫穷的面貌,拟先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借给社员母羊或先送小羊,或让有条件的乡亲入股,参与经营,收成再分红等,成为他首先考虑的问题。
饮水不忘思源,蓝俊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要实现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想帮助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