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龙窖山堆石墓群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8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龙窖山风景

石窝山堆石墓

石窝山堆石墓群全景

在湖南省最北端的临湘市有一处神奇的地方,它方圆74平方公里,东连湖北省崇阳县石城镇,南邻临湘市壁山乡及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西接临湘市的文白乡,北近羊楼司镇。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龙窖山。

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海拔多在200~800米之间,最高的药菇山主峰海拔1261.1米。据《大明一统志》记载:“龙窖山,在临湘县东南100里,跨临湘、通城、崇阳、蒲圻四县境”。 龙窖山绵亘百里,风光绮丽,山极峻秀、雄伟壮观。这里千山万壑,山高林密, 峰峦起伏,溪谷密布,流泉飞瀑,溅珠喷玉。生长着茂密的松、杉、竹、梓、银杏、茶树和各类中草药材,极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很少的人为破坏,成了麂子、豪猪、野猪、野兔、野猫、野鸡、黄鼠狼及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栖息、繁育的天堂。

在龙窖山腹地的原始次森林中,惊藏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窖山堆石墓群。墓群集中分布在临湘市羊楼司镇幸福、四合、梅池、龙源等村,地处龙窖山腹地,以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块堆垒成坟冢的墓葬。就地采石,略作敲打之类的一次性加工,在山坡或沟溪两侧,顺着山势用石块堆垒成墓冢。墓冢呈瓜子形、矩形、扇形、窄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五边形、蛙状、圆墩状等多种形状。龙窖山堆石墓分布广、面积大、数量多。最小的墓群仅6座单体堆石墓,如金盆龙氹墓群。规模大的有石窝山、人形埂、打栗坑、马黎和、胡家屋场、大崖塝、灵官冲、狗肉坑等,一般都有20多个堆石墓。最大规模的如石窝山,在6000平方米的东面山坡上,自山顶至山脚,顺坡而下,排列有序,分布有82个堆石墓。龙窖山堆石墓结构奇特、种类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特征:①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堆石墓,大致有瓜子形、矩形、扇形、窄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五边形、蛙状、圆墩状等;②石料大小不一,有敲打加工痕迹,但未修整;③墓冢堆垒无嵌和料或粘合剂;④依山而堆,墓葬布局无规律可循,墓葬之间没有明显尊卑之分;⑤墓前堆垒有平台和立石;⑥堆石墓群中还共存有石屋,如石窝山下坡堆垒两间小石屋,乌鸦尖堆石墓群中也有两间小石屋,石屋的墙基石上有两块基石阴刻有刻划符号。在石窝山南坡相距约150米的竹铺沟还用石块堆垒一大一小的两间石屋似为套间。

通过对龙窖山石冢墓群、石围土坑墓、砖室墓的考古发掘,摸清了堆石墓葬的类别及形制,通过对墓葬随葬品的研究,以及墓中黏土LA—ICPAES成份分析和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年代测试报告,初步认定石冢墓群为瑶人墓葬,时代为隋唐至清代晚期,鼎盛时期为宋代,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瑶人进入龙窖山时间在隋唐以前,逐渐撤离龙窖山的时间在明代中期以后。而石围土坑墓的时代为明代中晚期,墓主是自江西迁入的客家汉人。砖室墓时代为宋代至明代,是本地的原居汉人。

龙窖山堆石墓为大型石构筑古墓群,内涵丰富,遗迹众多,分布面广,形制各异。经科学考证,龙窖山堆石墓群年代为隋唐至明代,为我国已消逝未能承继延续的石文化传统提供了目前我国南方境内唯一的、仅存的、最原始的、真实的佐证。该类堆石墓群遗存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尤为显著。

龙窖山除包括形制各异、规模不等的堆石墓群外,还发现有古石桥、古石寨、古石梯、古石井、石神龛、古石庙等50多处遗迹人文景观外,并有箭杆山、三江口、白果庵、三仙坦、老龙潭、龙溪港、剪刀岔等很多的自然景观。龙窖山风光旖旎,其神奇独特的历史遗迹,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古老淳朴的民情风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本期供稿:市文广新局文物科)



相关阅读